![]() |
发表日期 17/05/2006 更新日期 17/05/2006 10:32 TU
“北京之春”运动发生于中国刚刚摆脱文革灾难之后的1978年。当年8月,文革后复刊的首期《中国青年》杂志由于刊登“四五运动”参与者的文章被禁。在胡耀邦的支持下,《中国青年》编辑部将该期杂志贴在北京西单的一面墙上以示抗议。自此,此面墙壁成为大字报的汇集之地,被称为“民主墙”。
开始,“民主墙”上大字报的内容更多涉及文革冤假错案,渐渐发展到反思毛泽东及其思想并公开要求民主、人权、法治、言论自由。零散的大字报渐渐形成为以非正式出版杂志为中心的异议组织。从1978年冬到1981年春,北京共有五十余种非官方杂志出版,100多种杂志星散于全国各大、中城市。
在这些杂志中,有属于文学性质的,如《今天》、《沃土》,大部分属于政治类的,如《探索》、《四五论坛》、《北京之春》。1978年12月5日,一张 以“金生”署名的题为“第五个现代化――民主及其他”的大字报问世,第一次将中国民主化问题提到中国历史的前台,大字报的作者魏京生的名字也因此而进入世界舆论的视野。
从1978年底到79年3月初,掌握大权的邓小平对民主墙运动持基本容忍态度。3月29日,北京市政府发令查禁一切形式的大字报,镇压开始。当天《探索》杂志的发起人魏京生与中国人权同盟的负责人之一陈吕被捕。10月16日,魏京生被判15年有期徒刑。“北京之春”运动落幕。
“北京之春”上承文革期间的异端运动,下续改革思想启蒙,是一场由接受人民中国意识形态驯化的部分青年人发起的冲破思想禁锢,摆脱精神枷锁,独立绘制中国未来蓝图的政治异议运动,是当代中国历史上第一次初具规模的民主运动。魏京生的《第五个现代化――民主及其他》、胡平的《论言论自由》,任畹町的《中国人权宣言》、贵州启蒙社李家华的《论人权》等文章是“北京之春”政治诉求的代表作。“北京之春”也产生了北岛、芒克、马德升、王克平等一大批青年诗人与艺术家。
民主墙运动的产生、发展的过程也是1949年以来破天荒第一次一个共产党控制之外的独立言论空间的诞生及其夭折的过程。
目前旅居美国的王军涛先生当时是《北京之春》杂志的副主编,他介绍了这场运动和《北京之春》杂志诞生的经过。
请点击下方链接,收听采访内容。
新闻
19/03/2010 11:14 TU
19/03/2010 10:14 TU
18/03/2010 23:30 TU
今天星期五,有关中东巴以局势的四方会议将在莫斯科召开,美国国务卿克林顿夫人昨天周四已经抵达莫斯科,准备参加中东四方会议,但是,美国拒绝表示,美国的中东特使米切尔是否会在四方会议结束之后前往中东地区。巴以之间的谈判目前位于死点,今天的莫斯科中东四方会议恐怕也不会给中东紧张的局势带来什么变化。
18/03/2010 23:22 TU
18/03/2010 21:37 TU
3月18日,刊发了调查记者王克勤的「山西疫苗乱象调查」报道,揭露由于官员贪腐,上百名山西儿童可能因不合格疫苗而致病、致残甚至致死的《中国经济时报》,在其官方网站上刊出声明,对山西省卫生厅对此报道的自我辩护进行反驳和说明。
18/03/2010 21:39 TU
18/03/2010 18:55 TU
18/03/2010 18:51 TU
18/03/2010 18:46 TU
多元视角 深度报道
2009年回顾与展望
刘晓波案冲击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