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柏林特约记者 丹兰
发表日期 13/01/2010 更新日期 13/01/2010 20:39 TU
2009年,德国与中国之间虽然没有出现极大的波折,但还是有许多戏剧性的变化。两国的关系时而紧张时而轻松,既充满了变数,双方出牌又有一定的逻辑,很象沙士比亚的戏剧,耐人寻味。
2009年对德中关系影响极大的有三个因素:世界经济危机、德国大选年和中国令人生畏的不断崛起。德国政府受到经济危机和九月大选的制约,行事低调、谨慎。去年一月底,中国总理温家宝访问德国,以推动经济为重,并表示中国将在德国和欧洲进行大规模采购。这对受到经济危机冲击的德国来说不啻是雪中送炭。总理默克尔在招待客人时因此十分殷勤,既请客人在总理府共进早餐,又以军礼迎接客人,之后还和客人共同参加了德中经济论坛。媒体因此评论说,德中关系终于走出了2007年默克尔会晤达赖喇嘛后引发的冰河时代,进入了第二个春天。
去年七月底八月初达赖喇嘛访问德国时,德国重量级政治家均避而不见。政府内阁中仅有发展援助部长维乔雷克措伊尔避开媒体悄无声息地会了达赖一面。2008年,默克尔曾以国务繁忙为由避开了达赖喇嘛,但当时她还嘴硬得很,表示有时间有机会的话,还是会再度会见达赖的。到了2009年达赖来访时,媒体眼看大选在即,没有再追究默克尔以前说过的话。结果是政界和媒体均对达赖表示冷淡。与此同时,媒体还对达赖喇嘛展开了攻势,多份报纸对达赖流亡政府的非民主性提出了质疑。
十月中旬的法兰克福书展上,中国以主宾国身份出场,默克尔再次对中国表示器重,亲自参加了开幕式。但由于人权问题和缺乏新闻、言论自由等,中国还是成了德国媒体攻击的对象。尽管如此,德国媒体这一年的对中报道还是发生了很大的变化。随着德国人对中国的兴趣增长,媒体对中国的报道篇幅大大增加,报道内容也广泛多样起来。人们通过媒体不仅能听到批评的声音,还能听到理解、赞同中国等各种声音。去年底,中国吹响了绿色长征的号角,德国媒体立即对中国普遍表示赞赏。但刘晓波一案使中国的形象又灰暗了不少。随着中国国际地位的上升,新一年里,德国媒体对中国的关注将更为密切。
十月间,德国黑黄新政府上台,默克尔成功继任总理。由于黄党自民党对中国人权多有批评,媒体预测德中关系将有所紧张。尽管如此,德中经济还是发展顺畅,德国汽车在中国生意火旺,德国中型企业也在新经济部长布吕德勒的扶持下加大了进军中国的力度。而中国产品也在多方寻求进入德国市场的道路。可以预见的是,2010年德中两国的经贸将会更为繁盛。政治上如果只是出现小磨擦的话,将不会影响两国经贸的发展。
自民党领袖威斯特维勒由在野党转入执政党阵营并出任新外长后,言行发生了许多变化。他开始以国家利益为重,注重德国与它国的友好关系。一月中旬,威斯特维勒将出访中国,他在中国的一言一行到时势必成为媒体关注的焦点。
当今世界
多元视角 深度报道
2009年回顾与展望
刘晓波案冲击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