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小妍
发表日期 01/01/2010 更新日期 03/01/2010 05:40 TU
-与马英九总统会谈的内容?
马英九总统对我明确表示他的两岸政策就是“不独”、“不统” 、“不武”。“不独”就是不追求法理台独、维持现状。“不统”就是在他任内不会触及统一谈判。因为统一在台湾没有市场,支持度大概只有百分之十。 所以马英九总统他得要追求主流民意,我认为他逐渐放弃过去所提过的“终极统一”说法。还有,对台湾他绝对不是“一中统派”,他主张维持现状,主张落地生根,在台生根的本土派,他不用“本土化”而用“在地化”一词。他要保护台湾的国家利益,日后在签ECFA两岸经济合作协议时,他绝对不会开放大陆劳工与农产品进台,而维护现状就是保护国家利益最后的安排。
-马英九以“政经分离”为主轴的两岸政策会碰到那些困难?
第一个是内部困难,民进党始终反对三通,反对扩大经贸合作,反对两岸全面交流。在大陆方面,虽然推出许多惠台政策,但最近还是要求统一。所以北京有意无意说要和平发展,背后意义就是要求和平统一。北京要求一中政策、一中原则,但马英九只能接受一中各表即九二共识,双方的立场是不同的。不过在现阶段,北京不提双方在一中问题的分歧,因为想扩大两岸经贸合作,认为这对彼此都有利,也就对马英九的压力不那么大。反过来,民进党却把马英九打成“卖台”,“亲中”,在这次江陈会中,他要求一切要透明化,我们看得出来这是他很在乎的。
-签署ECFA两岸经贸合作协议,大陆显得台湾相对冷热,这种情况是不是意味中共还是对马英九颇有疑虑?
中共是对马英九有很多疑虑,大陆欣赏的是连战是吴伯雄,他们对一中问题与统一问题相当明确,而马英九却不接受一中原则,放弃民族统一,也不再提竞选期间提的两岸共同市场,所以中共对马英九是相当失望的,且越来越失望。但由于马英九是现任总统,也可能在2012年竞选连任,北京虽然不满,但要是马英九垮台的话,两岸的合作就会陷入停顿,所以北京也没有别的选择,而这就是中共的矛盾、困难。
-日前举行过的“三合一选举”国民党赢了面子却输了里子,这会不会对马英九的两岸政策有影响?
这是一个好问题,我认为不会,因为这是地方选举,两岸政策并非主要辩论议题,国民党是遭到挫败,但不是大败,挫折是挫在地方势力整合上失利。但是三合一选举之后,至少马英九是愈来愈倾向独立,过去他给人的印象是倾向统一,因为统一在台湾没有市场没有选票,马英九需要选票,需要民意,所以就算北京不满,马英九离统一愈来愈远,离独立愈来愈近,这是我这两次访台所得的印象与结论。
-那台湾能打的牌,只有民主牌?
没错,马英九对我的谈话提到台湾的“骄傲”,即为台湾民主多元的成就。台湾也尚未完全走出经济困境,失业率还是很高,台湾手上有什麽牌?大陆有很多牌?台湾连战参加APEC,参与国际卫生组织,如果大陆不点头,可能吗?现在台湾想参加国际气象组织,国际民航组织,也都需要大陆点头。确实你说的不错,对签ECFA大陆的态度不是那么热衷,因为大陆希望借此对马英九施压,希望他能够改变立场,倾向统一,但这都不可能。
-谈到台湾的民主成就,我们想到“自由中国”事件还没有平反…
台湾有两大的民主运动,一个是“自由中国”事件,一个是“美丽岛”事件。“美丽岛”事件是个里程碑,几乎可以说是已经平反了,施明德早就已经坐牢出来了。关于“自由中国”事件,马英九对我的说法是,“自由中国事件”也已平反了,因为他曾经到雷真的墓上去致意,拜访了雷震的遗孀,也去拜访了殷海光教授的夫人,所以他认为从政府的角度,这个事件已经平反了 ,他已经做了必要的行动,并且肯定“自由中国”对台湾民主化的贡献,他也不在乎别人批评他说这是对蒋介石的一种批判。当然,比起政府对二二八事件所作的,成立调查委员会,立法院立案国赔等等,没有那么轰轰烈烈,然而自由中国事件的受害人,除了雷震冤狱坐牢10年,殷海光被剥夺台大教职,其他几乎没有什麽受害人,时间也比较短。对台政府而言,“自由中国”已被平反已被肯定。但是,台湾政府在处理自由中国事件与二二八事件的态度,还是不太一样的。
-虽然两岸目前在政治上无解,但您个人对两岸关系的愿景?
我个人的远景是希望维持两岸和平合作的关系,维持 现状展望未来。比如说,马英九希望签订两岸和平协议,化解两岸冲突的可能性,我认为这些政治议题非常遥远,根本不可能。中共不可能放弃统一的要求,台湾也不可能接受统一的诉求。在外交上,两岸不可能再有突破的可能性,中共只让出一个世界卫生组织,马英九要求外交休兵、侨务休兵,要求中共撤除对台1400枚飞弹,中共都没有回应。在这种情况下,两岸最好的方式就是维持现状,追求和平合作,继续经贸交流合作互利双赢的政策,对台湾对大陆两边都有实质的利益,这就是我所希望的。统一、独立这些就不要多谈了,维护台海现状、维护台海和平、维护台湾安全、维护台湾安定 ,我想这就作为一个海外无党无派的独立知识分子所希望看见的。
多元视角 深度报道
2009年回顾与展望
刘晓波案冲击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