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上海特约记者 沈愚
发表日期 01/01/2010 更新日期 01/01/2010 01:28 TU
本台上海特约记者 沈愚
昨天(2009年12月31日),崔卫平先生继续进行她关于刘晓波事件的访问工作。在经过授权后,她把知识分子关于刘晓波被以“煽动颠覆国家政权罪”判处11年的看法,整理发布出来。
这天,她征集并更新了邓晓芒、何怀宏、老村、王康、张宁、艾晓明,以及香港中文大学周保松,台湾中央研究院的的陈宜中等各位先生的看法。
虽然有转帖者命名其为“拷问”知识分子的良心,但她特别不愿意用“拷问”一词。她强调,今天“有三条是自己听说了,主动发到我的邮箱里来的”。
她在博客上写了一个真实的故事。
一个下午,崔卫平先生在郊外坐车,一路与一位朋友在手机上对谈。在谈话里,这位崔先生命名为“H”的知识分子,感到了“如卡夫卡一般怯懦”,并说“我们无法阻止一架机器”,他解释说,自己已经“不再考虑敢不敢做”,而考虑“如何做”。
她决定将谈话整理出来。在博客上,她说,所以如此,因为“这样的谈话比较典型,可以作为一个讨论文本。”
崔先生担心网友跟帖谩骂,她说,这“正像有推友所指出的,那样会影响我工作的美感。”因此,崔卫平将这位朋友命名为“H”。崔说:“我绝对不会透露这位朋友的名字,在忠诚于朋友方面,我有点天份。其中个别字已经改过,目的就是让你们认不出来是谁。”
但是,跟帖的网友们还是不可避免的发生了争论。有网友说:“有时候,软弱的确是种罪,然而软弱却也是人的本能……而历史的积淀更是让许多软弱变成麻木。”
也有网友认为,这是“审判人心”,“有点过了 ”,并希望崔先生“慎之”。
崔卫平解释说,“这不是审判,只是照录。”
她认为,“人的内心是需要反省的,有时候需要一面镜子。”而需要“牢记的是,自己并不比别人好多少,就像里面说的,我们与警察的差别也不大。”
如果我们不能把握自己,机器更不能----与“H”的对话
作者 崔卫平和H, 见 http://www.cuiweiping.net/
崔:请关心刘晓波的事情,我们大家一起来,不要放弃他。
H: 需要署名吗?
崔:恩。
H:我不上网,情况不清楚。
崔:从现在开始关心吧,八十年代一路过来的,你已经完全不相信他?
H:我从哪里可以看见这事最新报道与进展?
崔:我来想想办法。
H:不方便,领导已经警告过我,不为个人,为报纸的存在。
崔:不勉强。
H: 你把相关信息发我邮箱,我马上看。
崔:都说当年你与晓波关系好。
H: 说来话长,我在零七年与他见过一面,在警察的监视下。
崔:警察也是人啊。
H: 警察是机器的零件,它一直按自己的逻辑运转,从不停止。
崔:我们自己也可能是零部件,警察的理由与我们每个人差不多。
H: 我们无法阻止一架机器。
崔:我们每个人也可能成为一部机器,不比警察好多少。
H: 这是一架不可预见其前景的机器,包括它的解体方式。
崔:如果我们不能把握自己,机器更不能自我把握了。
H: 也许,它今天的赤裸裸,正是它解体的一种特殊形式,即自我祛魅。
崔:那它还是先进,我们还没有习惯摘下面具呢。
H: 我的方式与晓波不同。
崔:我们每个人都不同。但不能因为相异,把人关起来。
H: 我三十年前就看透了这个政权。
崔:现在你需要看清自己。
H: 我不再考虑“敢不敢做”,我考虑“如何做”。
崔:这两个立场经常互相掩盖。
H: 那是一架无法与之对话的机器。它的崩溃取决于它的内部博弈。
崔:不仅是利益博弈,还有价值维度。
H: 价值维度是你我之间的语言。
崔:也是社会的语言。
H: 这个机器不讲这个,你听听它所有发言人的语言风格吧。
崔:听它的你就衰了。
H: 这个机器将一切践踏在他的脚下。
崔:你若愿意,就永远过人家脚下的日子。
H: 我只有在内心鄙视它。
崔:衰啊。
H: 我如卡夫卡一般怯懦。
崔:别卡夫卡了,一中国男人。
H: 你可以不同意我的方式并鄙视之,此时不仅关乎一个人的自由与命运。
崔:对自己负责,才能对更多人负责。
附:文化差异无所不在,但政治文明仍有高下之别
作者 崔卫平
邓晓芒的看法:倒行逆施,悲愤难消!一个人写了那么几句大白话,就要坐11年牢,这是什么时代?这是“文革”卷土重来!我曾说过,文革远没有过去,我们仍在文革中,看来不幸言中!
何怀宏的看法:“为什么一个经济总量将跻世界第二的大国还做这样的事情?难道它会被已经不当地禁锢在一个很小范围内的言论与思想“颠覆”?如果真的能,那它就还是太脆弱了。如果不能,请强大的政府展示自己的文明、自信和对公民基本权利的尊重。”
老村的看法:刘晓波事件如果不是一个个例,那它就标志着我们曾经经历的“因言获罪”的时代实质上并没有结束,这事件,足够引起所有有觉悟的共和国公民的警觉。
王康的看法:我们的摩西不止一个,晓波是最近的一位。勿使我们的摩西太寂寞,中国才有望。这个信念属于刘晓波。
张宁的看法:和谐社会应该是一个允许别人说话的社会,尽管可能说得不对,说得不入耳,此所谓“和而不同”吧;不让人说话,拿11年重刑向世人警示说话的代价,强力追求“和而又同”,只会使社会受到更大的伤害,将社会危机的根子深深地埋下。
周保松的看法:我站在刘晓波先生这一边。我希望,所有中国人,尤其是中国的读书人,也站在这一边,大家一起,彰显另一边的虚弱。(香港中文大学)
陈宜中的看法: 一个经济崛起的大国,如果连文字狱都无法免除,岂能不被世人嘲笑为政治道德的侏儒?可是中国人的眼界又岂能仅止于此?文化差异无所不在,但政治文明仍有高下之别。今后,我们该如何去除「低等政治文明」的国耻?(台湾中央研究院)
艾晓明的看法:在为自由设置的铁蒺藜前,刘晓波以血肉之躯突进;十一年的判决,要活埋自由思考的精神。沉默就是容忍、合谋、戕害良知、断送希望,让子孙万代苟活于谎言。中国人,不说实话、至死不说直到喑哑,怎与那诞生了《卡廷》、《窃听风暴》等艺术作品的民族共存?
新闻
19/03/2010 11:14 TU
19/03/2010 10:14 TU
18/03/2010 23:30 TU
今天星期五,有关中东巴以局势的四方会议将在莫斯科召开,美国国务卿克林顿夫人昨天周四已经抵达莫斯科,准备参加中东四方会议,但是,美国拒绝表示,美国的中东特使米切尔是否会在四方会议结束之后前往中东地区。巴以之间的谈判目前位于死点,今天的莫斯科中东四方会议恐怕也不会给中东紧张的局势带来什么变化。
18/03/2010 23:22 TU
18/03/2010 21:37 TU
3月18日,刊发了调查记者王克勤的「山西疫苗乱象调查」报道,揭露由于官员贪腐,上百名山西儿童可能因不合格疫苗而致病、致残甚至致死的《中国经济时报》,在其官方网站上刊出声明,对山西省卫生厅对此报道的自我辩护进行反驳和说明。
18/03/2010 21:39 TU
18/03/2010 18:55 TU
18/03/2010 18:51 TU
18/03/2010 18:46 TU
多元视角 深度报道
2009年回顾与展望
刘晓波案冲击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