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小妍
发表日期 07/01/2010 更新日期 08/01/2010 15:37 TU
台湾大学政治学系也是两岸统合学会理事长的张亚中教授在2009年底与我们谈过他提出《两岸统合一中三宪》的理念。于是在本次特别节目中,我们继续请到张亚中教授就一中三宪如何落实与其他的疑问来与听众朋友们分享:(以下是访谈摘要)
-在目前两岸先经济后政治的趋势中如何落实一中三宪?
在政治学上会讨论是先经济还是先政治,现在两岸的主流是先经济后政治,比如先签订ECFA,最后再签和平协议,但我个人所得经验有所不同,例如欧洲是在1975年签订赫尔辛基协议后,东西方才有真正的和解。所以两岸之间的核心问题若无解决的话,签再多的经济协定,也是非常脆弱的。因此在思考这个问题时,不如政经并行、难易并进。现在,大家都不愿意先跨出一步,因为,大陆讲一国两制,对台湾来说感觉是不能接受的,那台湾的前途未定论,就大陆来看也不敢承认其宪法,怕多做一步台湾将来跑掉了。我们也知道两岸问题与大陆对香港的一国两制是不同的,香港基本法来自中国宪法的第31条,是“父子关系”,而台湾跟大陆之间,虽然彼此宪法的权利不对等但却是平行的,换言之是“兄弟关系”。提出一个新看法,就必须让人了解,而作为一个学者,就必须像春秋战国时代那样穿梭,我与大陆清华大学法学院和中国社科院台研院的学者精英都曾就“一中三宪”交换过意见,包含和台独大师也做过沟通,他表示“一中三宪”的逻辑性很强但可行性不高,但我认为,这是大家了解不了解以及能不能够让的问题。透过不断举行研讨会,让两边的学者都能深入认识到“一中三宪”,替两岸问题找到一个出路,那就是一个没有政治权利欲的学者该做的也就是在思考问题时,有没有将双方均能接受的立场都考虑到,至于政治人物愿不愿意去接受这个解决方法,那不是我们所能掌握住的。在21世纪时,我们不是谁统谁,就像正好在汪道涵先生逝世四周年他生前所讲的那样:两岸的中国是要缔造的,既不是中华人民共和国,也不是中华民国,要大家共同来缔造的,那第三宪也是大家共同来缔造这个新中国。在缔造过程中,从下往上而不是由上向下,慢慢地透过许多共同体去增加彼此的认同,作为学者的我当然也愿意接受对“一中三宪”不断质疑。
-但在海外我们看到台湾经济上愈来愈依赖大陆,这样下去大陆会不会迟早吃掉台湾?
的确,大陆对台整个政策其实就是和平消化,意即和平消化台湾。就是随着台湾你经济整个愈来愈依赖大陆我以后,也就是我慢慢把你吃掉了,换句话讲买下台湾。但是民进党的想法却恰恰相反,认为时间对台湾有利,提出所谓的“柔性台独”或像林浊水提的“稳健台独”论,因为时间久了,台湾人对大陆的认同愈来愈远,现在认同“我是中国人”的大概只有百分之十几而已,但是认为“我是台湾人”有百分之95,9 。现在支持马上统一的大概只剩下百分之4,8了,而想未来想走向独立的已超过半数了,所以独派人士认为时间对己有利。北京方面则评估时间对其有利,双方都不想解决问题。以我个人观点,时间对双方都有利也都没有利,那就要思考我们到底想要追求一个什麽样的统一过程?当然,回顾历史,当台湾愈来愈依赖愈来愈弱了,就会被大陆吞掉,还是说我们找出一个Happy Ending让中国未来的统一变得非常美好,不是找一个结果而已。我们不希望在这个过程中,两岸的统一是建立在台湾依赖大陆之上,也不希望因为认同的差距最后必须用武力解决问题。海外的看法有一点忽略掉,人往往有一种个性,一种骨气,因此经贸的交流是否将带来认同的妥协,我打个问号。就算马英九上台后,两岸认同一直在拉扯中,台湾不止对一国两制妖魔化,甚至对一个中国都已经妖魔化了。台湾再经过几次大选后,对认同快速拉解掉,潜水艇式的台独已然成形,而大陆方面仍停留在只要跟你在物质上交流,就不怕台湾跑掉,还用权力角度去思考。所以对此大家一直停留在一个想把你吞掉一个想跟你分家的逻辑里,还是说大家试图找出一个好的解决方法,也就是快快乐乐走在一起,而不是在被压迫被威胁被勒索被不得不走在一起。欧盟经验就值得参考,替成员国创造了一个既有一个主体,就是欧洲联盟,又让成员国有个独立的个体。也就是说“合中有分、分中有和” “互为主体、共为主体”,这种思维特别值得我们东方人中国人来学习。
-您提出的和平愿景难道不是对中共政权的幻想吗?
我知道双方政府都不容易接受这个想法,就北京来讲,因为我今天可能已经把你台湾逼到死角,再一脚就把你从悬崖边踢下去,我干嘛现在要让?但作为学者,我不知道成功率高不高,但我尽量去推广,我不断去跟大陆学术精英交流,透过文章《中国评论》每一期我都写,希望对岸更多人体认到这种理念,我也不想说一些他们想听的,也不愿意分析他们,要是如此,我的学者功能也就有限了。在这个时代,我们总是相信我们能做一些事情,就像启蒙时代,做些启蒙的工作,提出一个对两岸统合还有的第三种思考方式。就是除了台湾大陆以外,我们还有一个新的选择,这个选择,谁能够做呢?就是北京,北京愿不愿意接就可以接下去,当然北京能不能够接?就不是我今天能够掌握住的,我能够做的就是不断地透过演讲著述来宣扬我的理念,谁能够接受我也不知道。
多元视角 深度报道
2009年回顾与展望
刘晓波案冲击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