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作者 阿曼亭
发表日期 29/03/2005 更新日期 29/03/2005 13:02 TU
七十年代的法国流行歌曲和电视有着紧密的联系,电视让歌星演出服上的亮片更加耀眼、给了歌坛一个更加 “闪光” 的形象。当时有一个民众争着抢看的电视节目叫“第一名”,常在这个节目中作客的有:米雷耶-马蒂厄 (Mireille Mathieu)、若-达桑 (Joe Dassin)、约翰尼-阿里戴 (Johnny Hallyday)、Sylvie Vartan、Nana Mouskouri、达利达 (Dalida) 以及 Sheila。当然,这个节目中的常客还有已经成为巨星的克洛德-弗朗索瓦 (Claude François)。克洛德-弗朗索瓦于1977年去世,他生前创作的最后几支歌曲直到如今仍然是经久不衰的名曲。法语称这时候的通俗、商业歌曲是 “variété”。
演唱商业性通俗流行歌曲的歌星很多,较轻松、诙谐的歌星有:Dave, Alain Chamfort, Gérard Lenorman, C. Jérôme 以及 Michel Fugain,主题较为沉重的有 Daniel Guichard。至于其父母也是艺术家的米歇尔-萨尔杜 (Michel Sardou),他的歌曲受到很多的争议,有人评论说他的歌曲很反动,但是他的唱片、磁带却卖得最好。
与此同时,出现了另外一些艺术家,他们既注重歌词又注意迎合听众的口味。于莲-克莱尔 (Julien Clerc) 就是这些艺术家中的典型代表。米歇尔-贝尔热 (Michel Berger) 是一个音乐奇才,他于1963年步入歌坛,后来成为法国流行歌坛的支柱。米歇尔-贝尔热在歌星 Véronique Sanson 刚开始唱歌时就为她作词作曲。1974年以后,米歇尔-贝尔热在为自己作词作曲的同时也为妻子弗朗斯-加尔 (France Gall) 作词作曲。
特别值得一提的还有马克西姆-勒-福雷斯蒂尔 (Maxime le Forestier)、雷诺 (Renaud) 或者 Bernard Lavillier,他们都利用歌声对社会政治问题发表看法。
随着时间的推移,又涌现了一些新的词作者和曲作者,如:1973年出了 Yves Simon、1974年出了阿兰-苏雄 (Alain Souchon) 和米歇尔-若纳斯 (Michel Jonasz)、1975年出了 Nicolas Peyrac 和 William Sheller、1976年出了 Philippe Chatel、1977年出了罗朗-武尔兹 (Laurent Voulzy) 和 Yves Dutrel、1978年出了Louis Chédid、1979年又出了 Francis Cabrel 和 Francis Lalanne。这些词、曲作者中,有些人写的歌成了经典,但另一些人却最终没有能够让自己颇受欢迎的歌成为名曲。
因音乐剧 "Starmania" 一举成名且经常在歌曲中对时政问题发表意见的巴拉瓦纳 (Daniel Balavoine) 一直在歌坛保持着辉煌。
最神秘的歌星莫过于 Gérard Manset 了,他从来不让公众看到他的面孔,他的唱片和磁带的封面包装上也从来没有他露出面孔的照片,他的歌深奥、难懂,要一遍遍重复地听才能明白他在唱什么,但是,他的歌却都成了听众百听不厌的歌。
在危机不断的七十年代,体现社会对传统通俗歌曲不满的法国摇滚慢慢有了自己的一席之地。六十年代就已经崭露头角的雅克-伊热兰 (Jacques Higelin) 成为了蓬克摇滚 (punk) 的代表性人物,他的音乐会总是在观众的掌声要求下,一延再延,迟迟不能结束。在伊热兰 (Jacques Higelin) 之后,从1976年开始,法国摇滚乐团“电话(Téléphone)” 乐团迷倒了一片又一片的青年人。Trust 乐团是一个更具野性味的摇滚乐团 (Hard-rock) ,他的歌经常讽刺警察,对时政问题和社会现象进行嘲弄。另外一些蓬克 (punk) 歌星或乐团如:Starshooter、Bijou、Stinky Toys 和 Jacno 以及全摇滚乐团 Dogs 或 Little Bob 也都风靡舞台。
最后,七十年代末的法国流行歌坛上,最流行的流行歌曲要数反叛歌星塞尔日-盖恩斯布尔 (Serge Gainsbourg) 用 Reggae 旋律改写的法国国歌马赛曲。盖恩斯布尔 (Serge Gainsbourg) 不仅为他的伴侣简-伯金 (Jane Birkin) 作词作曲,而且也为一个叫 Alain Bashung 的十分深沉、擅长讽刺的歌星作词作曲。
七十年代歌曲选听(歌曲片段将陆续上网):
Jane Birkin (简-伯金) / Melody Nelson (Nelson的旋律) (1970)
Véronique Sanson (韦罗妮克-桑松) / Besoin de personne (谁也不需要) (1972)
Maxime le Forestier (马克西姆-勒-福雷斯蒂尔) / San Francisco (旧金山) (1972)
Michel Sardou (米歇尔-萨尔杜) / Maladie d’amour (爱之病) (1973)
Michel Berger (米歇尔-贝尔热) / Message personnel (私人留言) (1973)
Renaud (雷诺) / Hexagone (六边形的法国) (1975)
Laurent Voulzy (罗朗-武尔兹) / Rock collection (摇滚集锦) (1977)
Daniel Balavoine (达尼埃尔-巴拉瓦纳) / Le chanteur (歌星) (1979)
Jacques Higelin (雅克-伊热兰) / Champagne (香槟酒) (1979)
Téléphone (电话歌团) / Bombe humaine (人肉炸弹) (1979)
新闻
19/03/2010 11:14 TU
19/03/2010 10:14 TU
18/03/2010 23:30 TU
今天星期五,有关中东巴以局势的四方会议将在莫斯科召开,美国国务卿克林顿夫人昨天周四已经抵达莫斯科,准备参加中东四方会议,但是,美国拒绝表示,美国的中东特使米切尔是否会在四方会议结束之后前往中东地区。巴以之间的谈判目前位于死点,今天的莫斯科中东四方会议恐怕也不会给中东紧张的局势带来什么变化。
18/03/2010 23:22 TU
18/03/2010 21:37 TU
3月18日,刊发了调查记者王克勤的「山西疫苗乱象调查」报道,揭露由于官员贪腐,上百名山西儿童可能因不合格疫苗而致病、致残甚至致死的《中国经济时报》,在其官方网站上刊出声明,对山西省卫生厅对此报道的自我辩护进行反驳和说明。
18/03/2010 21:39 TU
18/03/2010 18:55 TU
18/03/2010 18:51 TU
18/03/2010 18:46 TU
多元视角 深度报道
2009年回顾与展望
刘晓波案冲击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