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瑞迪
发表日期 30/03/2008 更新日期 30/03/2008 12:39 TU
2008年北京奥运圣火周日结束在希腊境内的接力传递,于当日下午转交给中国北京奥组委。交接仪式将在希腊首都泛雅典体育场举行。随后,奥运圣火将由中国航空公司改装的专机“奥运圣火号”运送至北京,并从四月一日起开始圣火全球传递活动,途经五大洲十九个国家与地区的二十一个城市和中国大陆的一百一十三个城市,行程超过十三万公里,在8月8日,北京奥运开幕前夕重返北京。
奥运圣火移交北京标志着2008北京奥运将缓缓拉开序幕。然而,一周以来,围绕着奥运圣火的点燃﹑传递﹑转交的紧张气氛显露出中国政府希望通过北京奥运向世界展示的太平盛事与国际社会的某种紧张关系。从圣火传递的安全措施,到西方政府在是否抵制奥运开幕式问题上的犹豫不决,再到各种人权团体的抗议示威威胁,北京奥运尚未开场就已经成为国际舆论关注的焦点,而这种关注远远超出了体育竞技范畴。
自3月24日奥运圣火点燃仪式上发生人权活动人士闯入会场,展示写有“自由”字样的标语横幅之后,奥运圣火传递过程中的安全问题引起了特别的重视。为了确保本周末的圣火交接仪式顺利进行,希腊警方动员了近两千保安人员,周六,奥运圣火进入雅典卫城更是三改路线,最后在直升飞机、巡逻车辆以及数百名警察的护航下,抵达目的地。期间,不仅几名丹麦人权活动人士试图接近希腊奥组委的新闻发布会受到警方的拦阻,而且,媒体也被禁止进入雅典卫城,引起当地外国媒体协会和摄影记者工会的不满,认为,严密的保安措施损害了新闻报道自由。面对周日当地时间下午举行的圣火交接仪式,希腊警方更是有言在先:倘若有人有所动作,不管他是否有官方认可的入场证件,他都会被逮捕。原本标志着一场盛大的体育赛事启动的火炬传递活动显得有些噤若寒蝉。许多人权组织已宣布准备在这一圣火传递过程中示威游行,表达对中国政府的抗议。其中有呼吁关注中国人权的团体,也有希望中国政府停止支持苏丹政府,推动解决达尔富尔危机的团体,更有声援西藏的活动。
的确,如果说北京奥运之际,国际人权组织希望提醒各国政府关注中国政府在人权问题上的承诺本在意料之中的话,自3月中旬西藏形势急转直下,种种人权呼吁有了更加特殊的意义。中国政府一再宣示人权状况改善与进步的同时,拉萨骚乱以及政府的镇压式强硬处理方式则显示出这种改善与进步的局限性,中国政府希望借北京奥运向世人展示的“和谐社会”奏出了不和谐的音符。就在奥运圣火即将转交北京奥组委的前夜,有消息显示,拉萨市似乎又有集会活动,当地形势依然紧张。如果说中国官方媒体一再强调拉萨骚乱中有暴力打砸抢行为,并宣示严惩肇事者的话,拉萨骚乱的发生更使得一个长期被官方舆论淹没,而始终没有得到解决的西藏问题吸引了国际媒体的关注。中国政府强调严惩违法行为的正义性的时候,国际舆论正在不断呼吁对话,呼吁正视骚乱背后长期掩盖的紧张关系,声援藏人的各种游行抗议活动从此纳入了要求中国政府改善人权的呼声。
西藏形势使不少西方国家政府进退两难。一方面有国内舆论的压力,另一方面则是与在国际社会影响日渐增强的中国的政治与经贸关系。美国总统已公开呼吁中国政府与流亡印度的藏人精神领袖达赖喇嘛直接对话,欧盟27国外长非正式会议周五临时增加了西藏议题,但在分歧之中,会议最终决定呼吁中国政府与达赖喇嘛展开有建设性的对话,暂不呼应人权团体提出的抵制奥运开幕式的建议。
西藏形势也使得一直尽一切努力,参与赞助北京奥运,希望能借此开拓中国市场的外国企业感到了被动。一些企业开始尝试与人权团体接触,解释自己的立场。而法国电视体育转播节目负责人也开始不得不考虑,倘若中方在奥运期间禁止报道抗议游行活动的话该如何应对,并在几天前表示,倘若发生阻止报道的情况,法国电视集团有可能决定不报道北京奥运。
国际社会的批评声音不仅引起了北京政府的强烈回应,也在期盼北京奥运的中国公众舆论中引起反响。长期在官方舆论导向影响下的中国民众既无法理解拉萨骚乱背后何以如此紧张的汉藏关系,也无法接受他们引以为荣的北京奥运因为西藏而在国际社会引起如此多的争议。
中国政府能否通过北京奥运成功地向世界展示一个经济强势﹑国际影响增强的负责任大国形象,其关键不仅在于奥运赛事的基础设施及活动安排,更在与如何疏导这些国内﹑国际的种种紧张关系。
要闻解说
多元视角 深度报道
2009年回顾与展望
刘晓波案冲击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