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作者 肖曼
发表日期 06/06/2008 更新日期 06/06/2008 10:26 TU
四川大地震形成了 30 多个堰塞湖,其中唐家山堰塞湖的情况,目前越来越危险。有可能就在今天下午 实施泻洪。
据官方新华社报道,中国总理温家宝星期四(6月5日)再次,也就是第三次前往四川绵阳地震灾区,温家宝特别转乘直升飞机察看唐家山堰塞湖的情况。 温家宝说唐家山堰塞湖的排险工作目前已经到了关键阶段,最重要的是要确保群众无人伤亡。尽管有些湖水已经渗出,但唐家山堰塞湖现在的水位还在不断上涨,目前已经达到海平面以上739,52米,离泄洪的高程740米仅仅差0,48米。地震形成的唐家山堰塞湖的蓄水量已经超过2,1亿立方米。它的安危关系到下游130多万人的生命财产安全。
历史上,在四川境内曾经发生两次因地震堰塞湖溃坝而导致大洪水的情况。唐家山堰塞湖的抢险工作已经进行了多日,引发各界的关注。在各种报道中我们可以看到这一抢险过程的复杂性和高难度,对于如何解决堰塞湖的威胁,当局有不同的预案,即用爆破的方法主动泄洪或是自然的泄洪。对于泄洪,各种报道的用词也不同,有的报道使用的是“泻洪”,有的报道使用的是“溃坝”,前者有人为的色彩,后者则有迫不得已的含义。最开始遇到的困难是阴雨天气使直升飞机无法将人员和物资空运到唐家山堰塞湖地区,第二个困难是不断发生的余震使附近地区的山体松动,出现滑坡。同时堰塞体本身的情况也很复杂,爆炸可能会引发意外,因此自然泄洪是相对最佳的方案。目前看来,在唐家山堰塞湖使用的自然泄洪。但自然泄洪需要更多的时间,按抢险现场指挥部副总指挥刘宁前两天的话说,分洪的时间要根据上游的来水量确定,"实现泄流可能要到6月4日到5日。"因此可以说今天下午的泄洪是在预先设想安排之内的,洪水将通过排险人员挖掘的一条深沟流走,从而来达到为堰塞湖泄洪的目的。下一步的风险未知数是 ,如果唐家山堰塞湖上游发生持续性、大范围降雨,通过泄流槽泄流的水量就要增加,流速就会加快,这样对堰体的破坏力就将加大。而堰塞湖的坝底目前已经出现渗水,随时有可能溃坝。中国防汛抗旱高级官员警告说,完全排除唐家山堰塞体的险情还需要一个很长的过程。所以说,今天的泄洪是第一步。中国官方已经做好了应付唐家山堰塞湖坝体全溃这一最坏的可能性的准备,即迅速转移堰塞湖附近大约130万人口的计划。但目前的人口转移还是按1/3溃坝方案涉及下游20.38万居民设计的。
据报道,6月1日,北川县唐家山堰塞湖下游的25万人口已经被转移到高地。抢险部队数百名官兵也已经开始撤离。坝顶只留下12名武警官兵检测泄洪槽水文情况。 6月1日同一天,四川绵阳市抗震指挥部在绵阳市6个区县举行了按唐家山堰塞湖全溃坝撤离演习。报道称,演习"取得了成功"。 除了转移民众外,据四川环保官员透露,当地还从将受到唐家山堰塞湖泄洪影响的地区内转移出99个放射源。 这位官员并没有透露这些据说分属于12个单位的放射源具体分别是什么。
不过,总部设在香港的中国人权民运信息中心指出,据该机构了解,这些放射源都是民用的小型放射源,而中国至今对位于灾区的军用以及研究用大型放射源的受损情况没有给出任何说明和解释。 该中心负责人卢四清认为虽然这些信息可能涉及到国家以及军事机密,但中国政府有必要公开有关信息,对目前灾区的灾民、军人以及众多志愿者的生命安全负责。
要闻解说
多元视角 深度报道
2009年回顾与展望
刘晓波案冲击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