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作者 杨眉
发表日期 17/09/2008 更新日期 17/09/2008 14:08 TU
中国三鹿奶粉污染事件连续几天来成为全球媒体关注的焦点。 中国国家卫生部部长陈竺在周三的举行新闻发布会上公布了对受害儿童的最新统计数字,从事件曝光的九月十二日至十七日八时,中国内地报告三鹿牌婴幼儿奶粉事件临床诊断患儿六千二百四十四名。其中,四千九百一十七名患儿症状轻微,生命状态稳定,正在进行院外随诊治疗或已经治愈;现仍留院观察患儿一千三百二十七名。在所有临床诊断病例中,有一百五十八例发生过急性肾功能衰竭,目前已经有九十四人病情平稳或已治愈出院。此外,回顾性调查发现的三例死亡病例(其中甘肃二名、浙江一名),不包括在公布的六千二百四十四名诊断病例之中。
另外,继三鹿牌奶粉之后,中国国家质检总局周三通报,声称国内检出三聚氰胺的婴儿幼儿奶粉达到22个厂家,其中包括北京奥运赞助商“伊利”和另一知名品牌“蒙牛” 等。不过,中国国家质检总局说,供应北京奥运会、残奥会的乳制品均未检出三聚氰胺。而且,9月14日以后生产的液态奶未发现三聚氰胺。但官方并没有声明9月14日以前生产的液态奶是否含有三聚氰胺。
其实,早在2007年年初,就有媒体揭露中国知名上市乳品公司的掺假黑幕,质监局也知晓乳品质量不保。《南方周末》在2007年1月初报道了蒋卫锁曝光中国乳品行业掺假黑幕的文章。中国官方《人民日报》的网站也在2007年1月4日转载了该文章。另外,中国甘肃卫生部门2006年公布的一份统计报告显示,该地区患肾结石的婴儿数字异常增加,而且患病儿童食用的都是同一个品牌的奶粉。然而,另人遗憾的是,这些事关人命的问题曝光之后,一直没有引起北京当局的重视,以致乳品企业掺假泛滥,有毒奶粉充斥全国,最终造成抵抗力弱的婴儿喝了有毒奶粉而死亡。
当三鹿奶粉令中国婴儿大规模中毒的事件曝光后,海内外舆论普遍关注的问题是,牛奶掺“蛋白精”事件早在2007年1月就曝光了,为什么当初不查处? 为什么这些不顾他人死活的经营行为在中国能够长期的、大面积的存在?
中国国家质检总局局长李长江在周三举行的新闻发布会上表示,在中国的相关标准中和国际食品法典相关的标准当中,都没有对有毒有害的化学物质进行规定。
李长江称,中国对婴幼儿配方奶粉的国家标准有31项,它包括热量、蛋白质含量、维生素含量、水份等等这些重要的指标。李长江说,在中国国家这方面的标准中,和国际食品法典相关的标准当中,都没有对有毒有害的化学物质进行规定。因为这些物质是不允许添加到食品当中的。
令人惊讶的是,根据中国官方公布的消息,三鹿集团至少在半年前就知道奶粉出了问题。三鹿从今年3月份开始就陆续接到一些患泌尿系统结石病家属的投诉,集团也开展一些调查,包括调查患儿情况,本集团产品质量,原料奶站。在确认奶粉质量出现问题后,三鹿集团也采取了召回部份市场产品、封存还没有出库的产品等措施。
而更加令人难以置信的是,2008年1月,三鹿“新一代婴幼儿配方奶粉的研究及其配套技术的创新与集成项目”荣获国务院授予的、代表中国科技发展水平的最高奖项-国家科技进步奖。三鹿使中国乳品企业首次登上了国家最高科技领奖台,是整个中国乳品行业的光荣。另外,2007年9月2日,中央电视台《每周质量报告》播出了特别节目“中国制造”首集《1100道检测关的背后》,报导了三鹿奶粉出厂前要经过1,100道检测检验。
人们不禁要问,三鹿婴儿奶粉这个国家科学进步奖是怎么评的?中国的质量检查部门以及科技评奖部门又是如何运作的?
要闻解说
多元视角 深度报道
2009年回顾与展望
刘晓波案冲击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