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作者 维克多
发表日期 19/09/2008 更新日期 19/09/2008 13:51 TU
中国的三鹿有毒奶粉事件并没有因为宣布拘押三鹿集团董事长兼总经理田文华及解除石家庄市负责人的职务而有所平息,相反地,现在的问题已经不仅仅局限于奶粉,而是蔓延到牛奶本身。就是说,液态奶和奶制品都被发现有过量的三聚氰胺,情况更为严重的是,除了三鹿牌,包括被中国视为名牌的伊利、蒙牛和光明牌牛奶和奶制品都被查出含有三聚氰胺。
法新社记者星期五下午发自北京的报道指出,中国的超市和商店开始从货架上撤下这些被查出有毒化学成分的奶制品。法新社的报道说,伊利、蒙牛和光明到目前为止,在公众心目中口碑不错,但是,现在在抽样检查中,也都发现含有三聚氰胺。法新社的报道指出,这种三鹿氰胺原来是用于塑料生产的。
超市负责人表示,所有有问题的奶制品都要从他们的商店撤走。据悉,从超市撤走的就有上述三种名牌的牛奶,奶粉和酸奶。
法新社记者的报道还指出,国家食品质量检查机构星期五宣布,在伊利、蒙牛和光明牌牛奶和奶制品的抽样检查中,总共查了295件,其中有24件含有三聚氰胺。
国家食品质量检查机构在其网站上宣布,生产厂家应当把他们的产品收回,因为在产品中发现了三聚氰胺。
北京一个超市的负责人透露,平时他们每天可以销售大约五万三千元的奶制品,星期五这一天就卖出了不到一万元。奶制品营业额的大幅下跌反映了民众的恐慌心理没有过去。有人认为,这种恐慌心理很可能会持续一周到两周。
如果说,奶粉主要是给婴儿或老人吃的,那么,牛奶及酸奶等奶制品的消费对象就涵盖绝大多数的市民。现在,牛奶及酸奶等奶制品被查出三聚氰胺,而且涉及到几大名牌,难怪在民众中产生如此大的恐慌。
事到今日,中国的有关部门还在遮遮掩掩。星期四的新闻报道还是用了不少套话:报道说,国家质检总局在完成婴幼儿奶粉三聚氰胺全国专项监督检查后,又紧急组织开展了全国液态奶三聚氰胺专项检查。检查结果显示,市场上绝大部分液态奶是安全的。
不过,报道还是承认,重点抽查了市场占有率达70%以上的蒙牛、伊利、光明、三元、雀巢等知名品牌企业生产的液态奶是否含有三聚氰胺,还是在蒙牛、伊利、光明等产品中发现三鹿氰胺,而在三元和雀巢的产品中没有发现。同时,因为是抽查,很可能被查的产品中很侥幸地没有,也不能保证真的安全。
奶粉中含有过量的三聚氰胺在中国的互联网上反应极为强烈,像人民日报的【强国论坛】这个曾经专门让胡锦涛上网回答网民提问的网站,这几天可以说炸开了锅。有人用一句话表达了愤懑:中国人在食品中完成了化学扫盲。
有的网民指出,三鹿打破“国家免检”神话,建议为三鹿记个三等功!
还有的网民干脆对质量管理部门表示不相信:
我们从来也没有对于质量管理部门进行过“检测”,如果质量管理部门自身就有问题,还指望着它为老百姓把好质量关吗?谁来“检测”质量管理体系的每个环节?
看来,毒奶粉乃至毒牛奶、毒奶制品的事件将会进一步发酵,引起大家的思考:如何从源头上杜绝这类危害?
要闻解说
多元视角 深度报道
2009年回顾与展望
刘晓波案冲击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