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旧金山特约记者 王山
发表日期 19/06/2009 更新日期 21/06/2009 14:42 TU
我曾在早前的《当今世界》专题里,向听众们介绍了流亡美国的89民运参加者吴仁华的著作《天安门血腥清场内幕》和《六四事件中的戒严部队》。那是唤醒人们记忆的两本书。现在,我再来介绍另外两本著作。
一本是,目前旅居美国旧金山的封从徳,记录89民运50天历史的《六四日记—广场上的共和国》。
封从徳89民运期间,任北京高校学生自治联合会主席,绝食和天安门广场指挥部副总指挥。六四屠杀后,他开始逃亡和流亡。他决心记录89民运的历史,20年后,他的愿望得以实现。
封从德说,这本书是他对89民运的完整记忆:“这个记忆在这本书里原封不动,包括我当时的感受都原封不动,这在历史研究上很重要,20年后的记忆,和20年前的记忆,有不同的价值。”
这本书,也包括封从德对89民运的理解,他说:“那些人,他们冒着危险,甚至献出生命,是为了什么?一定是有一个更高价值的感召。在我看来,89民运有一个基本精神,就是舍生取义。”
美国普林斯顿大学荣誉教授、著名中国历史学家余英时,在为封从德的《六四日记》所做的序中写道:“中国文学批评史上有一句名言:‘惊心动魄,一字千金’,这部《日记》完全印证了这八个字。”
我要介绍的另一本,是英文著作《天安门对峙》(Standoff At Tiananman)。作者是居住在美国科罗拉多州丹佛市的程鹗。程鹗表示:清晰明确地把1989年北京天安门广场发生的事情,告诉给西方英文世界的读者,这是他写这本书的目的。他以王维林挡坦克为例,说道:“外国读者,都知道挡塔坦克的事情,但问更多,坦克为什么在长安街上?为什么有人挡坦克?就没什么概念了。89民运到底是一件什么样的事情?有很多材料已经出来了,但这些材料不是一个整体,没有人把它理出一个头绪来,所以我就开始做这件事情。”
程鹗原为北京大学学生,现在的职业是电脑软件工程师。他1986年来美国留学,没有参加89民运,但20年来,一直研究那场运动。程鹗2004年开始利用业余时间撰写《天安门对峙》,今年六四20周年前在美国出版。
程鹗在书中回答了两个问题。一个是:中国的学生懂得民主吗?程鹗说:“我的回答是:不需要懂得民主才去争取民主,不一定知道民主具体是什么样,但他们知道民主这个东西是他们想要的东西。”
书中回答的另一个问题是:天安门广场学生意见纷纭,莫衷一是,这还是伟大运动吗?程鹗说:“民主在一定情况下并不能完全统一大家的思想,民主恰恰是大家都保持各自的思想。在89民运里,学生们发生各种分歧,是非常正常的事,正是这场运动的价值所在。”
流亡美国的89民运学生领袖王丹在一篇文章中写道:“只要记忆存在,犯罪者就不可能安稳生活。从这个意义上说,程鹗的《天安门对峙》就绝不仅仅是一本历史。这本书,是一种意志。”
为纪念89民运和六四屠杀20周年,香港和海外出版的书籍多达十几种,都是唤醒人们记忆的著作。我介绍的这两本书的作者,一位参加了89民运,一位没有参加。我想说的是:六四20周年纪念日过去了,第21年已经开始。任何人,只要关心中国的命运,再过几个20年,都不应该、也不会忘记89民运和六四屠杀。将来一定会有更多的人,加入与遗忘做斗争的行列,不管他们是否亲历过那场运动和那场屠杀。
以上《当今世界》专题:唤醒对八六民运和六四屠杀的记忆,是由特约记者王山从美国旧金山播报。
当今世界
多元视角 深度报道
2009年回顾与展望
刘晓波案冲击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