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作者 上海特约记者 文新
发表日期 07/03/2008 更新日期 07/03/2008 18:32 TU
中国计划精简政府机构 推行大部制改革
3月5日,中国的第十一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在北京人民大会堂举行,中国总理温家宝的《政府工作报告》提出,2008年中国政府的工作重点之一是“探索实行大部门体制。”具体提出要合理配置宏观调控部门的职能,发挥行业管理部门的作用,完善能源资源和环境管理体制,理顺市场监管体制,整合执法监管力量,加强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部门建设。
目前中国的国务院的组成部门有28个,而日本是12个,美国是15个,英国是17个。例如中国的民航总局管空中运输,交通部管水路和公路运输,铁道部管铁路运输,而美国的运输部则包含了海、陆、空运输。之所以在眼下进行大部制改革,原因正如温家堡在报告中明确指出的,是因为“一些部门职责交叉、权责脱节,相互推诿,办事效率低下。”
中国国家行政学院教授汪玉凯说,组建大部委的想法是希望能更多地进行宏观管理,减少微观管理。目前的体制仍不能满足市场经济的需要。部委过多导致大量协调问题和内部纷争。
中国国家主席胡锦涛在上任后曾表示,中央政府的工作重点之一是减少政府对经济的干预。比如,2007年下半年中国政府就取消了企业的128项行政审批项目。本届政府还在努力提高政策的有效性。
香港凤凰卫视评论员曹景行先生指出,这不只是一个部门简单的合并,或者是人数的增减,而是整个放在政治体制改革的大背景下,尽管2008年可能是试点,但是试点是非常重要,这个试点能不能成功,意味着中国政治体制改革今后的方向,会不会遇到重大的阻力,中央有没有决心去解决这些问题。
新加坡《联合早报》引述一些乐观的中国政情观察者的观点,他们期待这场行政制度改革能够在不改变中共专政的前提下,提升民主程度,改善中国国内政治缺乏监督,腐败严重的现象。另外,持怀疑态度者则认为,行政制度改革无法取代宪政意义上的政治体制改革,即政治民主化。
中国国内的《财经》杂志评论文章指出,大部制改革有利于部门工作的协调,提高行政效率。但大部制也会产生部门权力集中的问题,如果不能加以有效制约,必然会产生严重后果。
在具体的实施措施上,《政府工作报告》还提出要求:
首先,“政府立法工作要广泛听取意见。制定与群众利益密切相关的行政法规、规章,原则上都要公布草案,向社会公开征求意见。”
《财经》杂志评论文章指出,对于中国这样一个政府信息透明度还有所欠缺的国家,这样的要求可谓切中要害。依法行政一个基本前提是“依良法而治”。如果立法本身不公正,执法更难以实现正义。而目前中国的行政立法中,很多立法都严重渗透着部门利益。如果说大部制改革前,部委之间利益不完全一致,形成相互制约,会带来一些行政立法进程滞后的弊端;那么,大部制改革后,部门权力强化,集团利益统一,行政立法效率得以提高,但也容易导致部门规章成为某个大部委“合法的暴政”。因此,通过公开立法草案,向社会公开征求意见的方式来制约大部委权力“私化”,正可谓是对症下药。
这一《方案》将在3月11日由中国国务委员兼国务院秘书长华建敏在全国人大全体会议上说明,并在15日大会进行表决。
特约记者专栏
多元视角 深度报道
2009年回顾与展望
刘晓波案冲击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