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杨眉
发表日期 14/02/2010 更新日期 14/02/2010 13:37 TU
法国的左翼倾向周刊《玛丽安娜》本周一在其网站刊登了法国国际关系研究所亚洲问题研究中心主任瓦雷莉·尼凯女士撰写的有关中国的评论文章,标题为:中国没有实力同美国叫板。或者也可以翻译成是中国没有实力傲视美国。在今天的法国舆论看中国节目中,本台将向听众朋友们介绍上述文章。
尼凯指出,北京对待华盛顿,正如对待德国、法国、英国以及哥本哈根峰会一样,选择的策略不是韬光养晦,而是针锋相对,龙虎相斗。北京不断威胁如果华盛顿在对台军售以及会见达赖喇嘛问题上固执己见,那么,中国将在朝核问题以及伊朗核问题上拒绝同西方合作。中国此举向外界披露了一个令人担心的事实,那就是中国的主要目的并不是要在国际舞台展示一个“负责任的大国”的形象,中国政府并不认为一些众所公认的国际性议题的重要性超出中国的本国利益。
尼凯就中国政府近期来针对西方的咄咄逼人的架势解释说,其中原因主要还在于中国国内。
首先,一方面,虽然中国的经济增长率在全球经济萎缩的背景下依然一枝独秀,然而,中国国内有关经济增长率能否持久的担心日益浮出水面。通货膨胀似乎难以抑制,银行贷款继续泛滥,再加上经济发展的全球化,北京政府发现事实上他们对中国经济似乎正在失去控制。而另一方面,中国民众之所有能够承受中国目前的政治体制的种种弊端,是因为他们期待北京能够提高民众的生活水平。因此,保持经济增长是北京政府维护其合法性的主要途径。
其次,中国政权高层似乎分歧倍出,中共前领导人邓小平所提倡的政权和平交接的模式似乎正面临考验。在这样的背景下,中国政府抓住了民族主义这根救命稻草。尤其是在当今西方国家受到金融危机的沉重打击,以及有关二十一世纪是中国的世纪的言论沸沸扬扬之时,尽管中国国内对中国世纪论持有怀疑的专家学者大有人在,中国政府的部分官员似乎认为中国从此以后就可以“为所欲为”。
中国在全球激发新保护主义?
不过,尼凯认为,北京同华盛顿的外交冲突恰恰凸显了北京在国际舞台的孤立地位。虽然世界各国都希望中国能够发挥其大国的作用,但是,各国并不会因此而接受任何条件。正如法国总统萨科齐所指出的那样,在国际舞台地位的上升是要付出一定的代价的,因为国际社会对其的期望也会因此而上升。
中国外交近日来的多次拙劣表现显示中国对国际惯例知之甚少,这将可能影响到中国政府自上个世纪九十年代以来苦心推行的和平崛起的策略,以及中国和他的周边邻国之间的关系。中国对美国对台军售的强烈反应显示,对北京来说,在必要的时候,北京与台北之间改善关系的余地是十分有限的。中国代表在哥本哈根峰会上的强硬态度不仅直接侮辱了美国总统奥巴马及其代表,而且也使人对建立全球多边协调体制的言论提出怀疑。
除了台湾之外,刚刚向中国伸出双手的日本,期望与中国共同建立类似欧盟的东亚联盟的日本,也对中国近期的表现倍感担忧。再加上,中国虽然多次表示希望同日本改善关系,但是,中国却没有放过任何一次宣示东海领土主权的机会。
尼凯接着分析说,事实上,中国的强大未免有些徒有虚名。中国虽然即将超过日本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实体,但是,中国的人均国民生产总值远远落后于欧美各国,在全球仅占第108位。中国是美国的第一大债权国,这是因为美国国债是最为保险的投资。中国为了刺激出口尽力维持人民币低汇率,并且继续购买美元。中国的大量美元储备已经成为影响国际市场稳定的一大因素,与此同时,欧美各国针对中国的市场保护主义倾向正在日益抬头。
因此,中国作为崛起中大国其可能的危害力是不言而喻的,中国政府对此也心知肚明。然而,中国似乎还没有做好准备,准备在国际舞台成为一个当之无愧的建设性的强国。这关键要看的是中国是否能够在政治体制改革领域迈出决定性的一步。
法国舆论看中国
多元视角 深度报道
2009年回顾与展望
刘晓波案冲击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