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艾娃
发表日期 07/03/2010 更新日期 07/03/2010 12:15 TU
本次法国舆论看中国节目,主要介绍二月二十三日,世界报刊登的有关中国的两篇文章,一篇是第十六版上刊登的名为《世界主导地位和宽容》文章,由法国第八大学经济学名誉教授弗朗索瓦·傅尔盖撰写,文章的副标题是“还处在半极权状态下的中国不可能将其权威强加于世”。另一篇是经济版刊登的采访的法国女历史学家、汉学家玛丽·克莱尔·贝尔热尔的文章,谈:中国的资本主义。
《世界主导地位和宽容》这篇文章,开篇就表示:长久以来,人类就组成了一个世界性的社会,而每个社会有其影响力。现在的世界影响力,七十年来,一直由美国持有,与其说是一个政府在其领土上实施权利,不如说是他占据着世界的主导地位。那么由谁来接替美国的这一主导地位呢?人们希望那将是平稳的没有战争的一个多元化的世界。
文章指出:在经济领域,每次世界主导地位转换过程中,虽然出现某种迟疑,但是自1500年以来,统治世界的经济中心从来就只有一个。由于近年来发展中国家的崛起,一些观察家将中国在二十国峰会和哥本哈根气候峰会上的举措,解释为是中国对作为世界主导地位的美国发起的挑战,以便重温昔日中央帝国的风采。但是作者认为:这只不过是海市蜃楼。因为处在现行政治和宗教体制下的中国,不具备实现他雄心壮志的实力。
就此,文章分析称:世界主导地位的转换,并不止限于科学技术的转移,而是人文、社会、科学、技术、企业文化等多元化的文化传播,其中有一个极为精华的重要元素,如此细微而几乎被忽略,那就是宽容。文章作者认为:宽容是一个强国担任世界主导地位所必须的基础条件,因为为了吸引各方,作为世界的主导就必须包罗万象,包括宗教。这也就是为什么中国暂时没有机会领导世界。领导他人并不是因为拥有巨大的实力、或是使用强制手段;而是通过吸引和带动,世界主导地位只能是通过公认才能得到;有时甚至是出于被领导者的愿望。
中国目前还处在半极权的状态下,不仅行动受其束缚,而且所作所为更令外界担心不已。受两千年来的帝国传统的侵蚀拖累,并以其宗教派系作为辩解,中国共产党目前还是完全的排斥异己;一味的拒绝、僵化、紧张,对来自世界各种宗教和西方民主的影响进行封锁。文章认为:只有摆脱这个自我封闭的传统,真正向世界敞开大门,而不是只在经济上开放,到那时,才能提出中国担当世界主导地位的问题。
文章最后指出:尽管印度的实力逊于中国,但是,自古以来,源于宗教的宽容传统和欧洲的理念相符,这就使印度更有机会和可能,去挑战世界的主导地位。但是,在此之前,美国的地位是不会动摇的。
在《世界主导地位和宽容》这篇文章中,作者还引述匈牙利经济学家亚诺什·科尔内给社会主义经济下的定义:社会主义经济是共产党领导下的垄断政策,指出:尽管中国已经抛弃了马克思的主义和集体所有制,可是还在使用这一垄断政策。在这一点上,汉学家玛丽·克莱尔·贝尔热尔则认为:国家垄断经济这一政策并不是共产党时代的遗产,早在十九世纪,中国的资本主义就已经将官、商紧密的联系起来了,而且双方分工清楚。她指出:中国的资本主义是官僚资本主义,企业发展必须得到官方的许可;也正是因此,拥有一个关系网比拥有资金更为重要。但是当一个企业的实力过大,或不服领导,那么官方可以很容易的将其搞掉。中国的企业家阶层不是要求应有权益的征服者阶级,而是驯服的资产阶级。他们与官方的目标是一致的,那就是:保持经济增长和社会稳定。
针对新自由主义市场经济的观点:中国资本主义的发展壮大,已经将它与资本主义的共同标准接轨,为民主打开了道路;贝尔热尔并不认同。她指出:中国的大企业是国家企业,领导人由共产党人民,其自由度只是针对企业的运营而言;进入中国市场的外国企业,除了在技术和金融领域,其影响力是非常有限的,那些成功的外企是接受中方管制的企业;带回新理念的海归者,则必须遵从文化传统、家庭规范。贝尔热尔指出:现实的中国社会与其摩天大楼林立的形象并不一致,与西方社会的距离还是很远的。
法国舆论看中国
多元视角 深度报道
2009年回顾与展望
刘晓波案冲击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