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流芳
发表日期 28/01/2010 更新日期 28/01/2010 14:02 TU
全球搜索引擎巨头谷歌与中国政府的争端目前似已扩至中美两国外交层面,继国务卿希拉里-克林顿之后,美国总统奥巴马周五表示关注北京与谷歌之争,同时要求北京对网络攻击事件予与解释。
中国方面则试图淡化这一事件,多次申明:谷歌公司退出中国仅是一个法律事件。究竟如何看待这一事件?对此,美国佐治亚理工大学国际事务学院王飞麟教授认为:
这一事件的发生实际上由来已久。很长一段时间以来,美国的网络和IT公司,在中国由于不能自由地进行信息传递而感到很沮丧。这次事件是长期积累的总爆发,是对中国管理IT行业的政策和限制不满的总爆发。另外,最近的黑客行为打进谷歌的核心技术,影响到谷歌经济上的生存以及总的名誉,加在一起的总爆发。爆发之后的后果,是将中国政府试图控制、监控国际信息流动再次暴露在世人面前,形成一个带有政治层面的一种争执。
针对奥巴马的要求,中国会作出什么样的反应:
中国不太可能因此一事件而放弃对互联网的监控和审查。但是,政府当局可能会采取一些对应措施。因为,谷歌的行为似乎让谷歌和美国政府占领了道义上的高地。至目前为止,中国的回应还很被动、没有什么实际效果。因此,可能作出一些实质性的回应以对付来自美方的批评。
谷歌事件究竟是否涉及政治:
实际上,美国是在将这一事件往政治层面上拉。其中一个重要原因是,谷歌的抱怨主要涉及中国政府对待谷歌搜索内容的限制。对此,中国政府应该作出一个更好的答复,而不是仅限于说明不限制网络表达自由,这是不正视现实的做法。美国将这一事件政治化有着更为宽广的战略上的意图,即:借用这一事件(或者一系列事件)来打通中国信息流通市场。给美国公司以及其他外国公司一个更好的自由竞争环境。从这个意义上讲,这一事件的政治化是不可避免的。
两国关系会否因此受到影响:
应该不会影响双方关系。目前,中美之间的关系错综复杂,但非常稳固。有很多既得利益,并不是一两件事就可以破坏的。除非最后发展得不可收拾,导致许多外国公司撤出,以及美国的右翼保守派,借此对中国施加更多的压力。这一事件虽然不会从大局上影响中美关系,但是对中国的具体形象却带来负面影响。
中国极有可能打算一方面继续维持对互联网的控制,另一方面,将谷歌这样的外国公司制服或者挤走。其实,这其中也有很多的商业利益。中国政府最终究竟选择商业利益集团还是百姓的愿望,目前尚不明了。中国政府应该采取比较平和、理性的方式处理。不要不顾事实,一味强调互联网的自由和开放。中国的网络其实是受到监控的,问题是如何将这一监控做得更为合理、更加符合百姓的利益,控制住知识产权以及核心技术的偷盗行为。在这些问题上,中国政府有着很大的运作空间。
谷歌最终究竟会不会退出中国?
这个问题暂处在不定之中。关键要看中国政府与谷歌下一步的互动。如果互动的好,谷歌则可以继续留下来。中国政府作一些妥协,如:允许谷歌少一些监控、少一些过滤,在防止黑客方面作一些妥协。如果双方达不成协议,谷歌最终退出,这种可能也是存在的。因为,实际上谷歌已经作出准备撤出的底线决定。谷歌在中国的业务占其总体活动比例很小。撤出以后,蒙受的损失并不很大,反而会增加它的国际声誉。因此,这并不是一个赔本的买卖。
中国与谷歌之争有否可能从某种程度上推动中国的网络自由?
希望如此。很多人都希望此一事件能够起到催化剂的作用,能够从某种程度上推动中国的网络自由、能够减少政府对信息流动的干预和对互联网的监控。但是这可能只是一种美好的愿望。中国政府不会因此而放弃太多。因为,对互联网实行监控,对中国的政治稳定、执政党的利益来说,太重要了。另外,有些中国国内的网络公司,也有即得利益在其中。所以,不能报太大的幻想。但是,希望这一事件至少让中国的普通民众想到这一问题、让中国政府有这个压力,以后让互联网能够更自由一些。
谷歌事件表明:中国国内经济发展虽然十分迅速,社会多元化、文化多元化、以及人民的生活水平在不断提高,在变化中,这是有目共睹的。但是可以看出,中国在许多方面和国际通行轨道、通行价值观,还有很大的差距。谷歌事件的另外一个教训是:国际公司以为作一些妥协,就可以进入中国市场,然后,从内部改变中国市场。现在看来,这些想法过于乐观。因为中国政府领导非常强大、监控制度非常严密,而且中国政府在这方面是不惜代价、不计成本的。所以谷歌可能也收到了一个教训即:一时妥协,并不一定能够带来长期的变化。所以还要被迫作出一种摊牌式的举动即:撤离。这从某种意义而言,可以说是一个小小的悲剧。
沧海桑田
多元视角 深度报道
2009年回顾与展望
刘晓波案冲击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