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 languages

Choisir langue
 

艺文生活

方舟2009 - 谈黄永砯的复调和声兼赏析教堂里的交响赞美

作者  安东尼

发表日期 12/12/2009 更新日期 12/12/2009  21:57 TU

黄永砯的作品是可以看,可以品味,可以解读,可以把玩,可能被收藏,可能被雪藏,可能被忌讳,有思想,有形式,有价值,有一定社会生命力,但前途未卜的东西。黄永砯与艺术链的每一环都磨着,磋着,周旋着,在时代,社会,政治的促进下,撞到了天时,地利,人和的兴奋点,也许就在他还没来得及清洗的美术史里留下痕迹了。

2009年是一个充满荆棘,人人自危的年代。到处都是让人心惊胆战的消息。华尔街金融家人仰马翻,从股市直接进班房。好莱坞的明星如梦初醒,对迪拜的投资后悔莫及。雾都重庆一片漆黑,胖大姐和小帅哥的忘年爱情被口诛笔伐,与赌场同归于尽。

这个世界好像在重新洗牌,在整肃,在更新游戏规则。来自四面八方的消息都在证实这种印象。

在惶恐的岁末,造型艺术大家黄永砯举办个展。作品在两个地点陈列。一件放在巴黎美院的小教堂里,另外两件在他的画廊Galerie Kamel Mennour的空间里展出。展览的题目就叫 « 方舟2009 » 。

邂逅珍禽走兽

先说教堂。这是一次视觉的奇遇。

这是一座不再举办弥撒的教堂,一座在美院里当作艺术珍宝供奉起来的神殿。教堂四周,天顶和地面堆满了用雕塑和绘画来表达的祭祀符号,墓穴符号和天主教符号。可以说是玲琅满目,顾此失彼。

就在这个空间里,黄永砯搭了一艘用厚厚的宣纸夹着铁丝糊起来的,用木板支起来的诺亚方舟。

方舟上没有诺亚,没有人影。只有飞禽猛兽,好多还是被烧焦的。

船的前端就像泰坦尼克号故意被冰川撞了一样,设计了一个缺口。船上到处是飞禽走兽。蝎子蜈蚣们以毒攻毒,小东西们狐假虎威,鸟儿们孔雀东南飞。只是,有几只野兽被不同程度地烧焦了。但这不影响他们的存在。这船,就像一个牲畜院,各种生命来自五湖四海,算得上是万种风情,尽收眼底。

由于教堂原来的古典作品就很多,加上黄永砯的这条宣纸木船又高又大,挤满了鲜活野生的尸体,就跟偷渡移民船似的,你会觉得东西真的太多,看不过来,喘不过气。这让我想起了比利时一位为卢浮宫和奥赛美术馆捐赠作品的收藏家的家,珍品在一个空间里堆得太杂了,刚进门,你是无暇去注意每一件作品的,要等个把小时候,你才会象发现新大陆似的注意到你眼皮底下的一件一件宝贝。黄永砯这条船上的角色之多,容量之满和教堂里的石雕油画的纷繁复杂形成了一种数量和体量上的对峙。你要转好久才猛然看得到黄永砯在船里船外的处理细节。

不过黄永砯的作品要粗线条的来读。这不是一件用造型翻译圣经的雕塑,而是一件用圣经故事借题发挥的作品。黄永砯承认糊上宣纸开进教堂的方舟和迁徙与移民也有关联。

扒了皮的裸象

再说画廊。展览分上下两层。

底层是一头被扒了皮的大象。那身肉,就像明皇的琥珀般高贵。那皮,象衣服一样垂在地上。带着毛发。

看着看着,好奇与怀疑果在了一起。

裸象也好,被扒了皮的象肉也好,那种体量,那种反常规的出现,让你触目惊心又忍不住要去摸摸作品,去了解这是不是真的一头死象。

空穴来风

法华寺柏拉图万重悬念珠联璧合

第三部分在地面,是一个洞穴。外边看是一个球形的巨大的石块。透过一堵被凿了洞的墙,你可以窥探到里面有人,有光,有风。

地下室的远处,是一幅平放的手绘长卷。有法华寺的洞穴,有柏拉图的洞穴。一位珍珠项链贵夫人指着柏拉图洞穴图对一位绅士派头的男人说,多好啊,佛教的门洞。她不知道,黄永砯用中文明明白白地标着柏拉图三个字。

误读是留给睁眼瞎的人。之所以睁眼瞎,是因为她没有黄永砯的密码。柏拉图用中文密码锁起来,误读成佛家洞穴,也是情理之中的事情。

但法华寺的洞是洞,柏拉图的洞也是洞。关联在哪儿,区别在哪儿?干嘛要把他们放在一块儿?

有人说黄永砯的作品文化,要有知识才能读。还有人说,黄永砯的作品里符号多,但不能深究细抠,因为那是障眼的法宝,是空穴来风。听谁的?这是悬念。

语言的重复与堆砌

看这组作品的同时,我就在不停的疑惑,新鲜感在哪里 ?

当然情绪上的更新还是感觉得到的,还是清楚的。那就是灿烂的伤感和忧郁中的辉煌。黄永砯的圣经故事的外表带给你的是童话般的烂漫,可一旦与环境与社会与人流结合,你会感到一种文人的忧郁和伤感。黄永砯是读中文版的福柯,读译成中文的西方地缘政治书的人。

但材料上,永砯又在用,还在用大家对他已经熟悉了的,习惯了的动物做作品。语境上,就和05年展览的蒙彼利埃废弃的老药学院一样,仍然是欧洲一个经典文明的空间。第一眼看过去,变化在于堆砌叠加。这次动物的品种丰富了,数量扩大了。我在想,大家都认为聪明过人的,有大智慧的永砯不至于只满足于以招牌造型的重复与饱和来作为创举的。

另外,一种疑问油然而生。这次的展览动物词汇用得这么完整,到了极致,是不是说明对一种语言的总结呢?

我在走,在看,在纳闷儿。

复调和声偶遇双向移民客

教堂里,人很多。有文化部长,有留学生,有赶来看Fiac的藏家。也有策展人,理论家,也有展览中心的经理,画商。

一位风光不再的前旅法难民对着电视镜头说,黄永砯的作品不是第一眼就能看明白的。神情里忽闪着开心网上纵欲过度之后的无聊,郁闷和辛酸。

在黄永砯的猛兽造型前,应聘代劳一位西方年迈老富翁投资家兼藏家到北京去教育中国人怎么变聪明一些的法国经理活跃得像一只小鸟,乘着他摇滚女朋友歌声的翅膀在人群间到处扑腾,到处光鲜。可以想象,他又在为自己,为女友的下一个中国合同在人脉中忙碌。

这一幕,突然间为黄永砯的作品增加了一个活生生的社会语境。这要比教堂里的死的,僵硬的语境还要精彩。

这种联系突然间让我对造型词汇的问题宽容了。

一琢磨,也是。实际上,何必盯着创作语言的多次运用不放呢。这就像一个电影剧组,你可以用同一班演员阵容说完全另外一个故事。就像一个作家,同一种文字可以写出时空完全不同的小说。福建人黄永砯说中国话,永远有改不掉的乡音。关键在于他说什么。

造型艺术与其他文艺表达不同的很突出的一个特点是它的凝练。越凝练,它就越抽象,涵盖面就越广,兼容性就越强。孔子的话凝练吧,解读起来可能性就很多,跟圣经的解读有多重可能是一个道理。

黄永砯的作品高度凝练。

不仅凝练,而且有强化多重解读的具体的技术。

那就是从造型词汇到言语词汇的不言而喻的可转换性,以及转换后的言语语言的双关或多重意义。这就像音乐里面的复调与和声。你听见的是一个整体,但这个整体又是由几个单一的音阶联合组成的。你也可以只听其中的一组音阶。观众是可以选择的。

比方说,你看到的教堂里船上的长颈鹿,孔雀,大象等等。这些形象可能被你转化为好几个版本的言语词汇 :动物,牲畜,畜生,牲口,标本。这些形象组成的场景用言语表达可以是动物园,牲畜院,畜生们,标本仓库,不是人或算不上是人的东西。而且同样是生命,动物和畜牲难道没有区别吗?

比方说,这条船,一旦变成言语词汇,你可以同时有好多选择。圣经里的诺亚方舟,非人的世界开来的难民船。

另外是造型语言的可延伸性。比方说,教堂与死亡,与安息,与乐园,与尸体,与信仰的关系。比方说,焚烧与受虐,受难,水深火热的关系。

这些双关,多重意义和延伸意义的选择,取决于每个过路人,每个画商,每个收藏家,每个美术馆,每个策展人,每个评论家的意愿和利益,和他们个人的生命的经历息息相关。

不过黄永砯的船有一点还是明确的,那就是延续与他经常合作的侯瀚如很喜欢的话题迁徙与移民。这一次,黄永砯找到契机进一步发掘发展演化了这个话题。

同是地球村的旅客,从中国到法国和从法国到中国打工不是一码事。到法国膜拜西方文化和到中国教育中国人,战领中国市场是两种心态。

刚才提到的前难民和法国经理对黄永砯的作品如果有不同的解读的话,他们在黄永砯设计的复调与和声里听到的和愿意听到的一定不一样,因为他们各自的生活生存的条件和空间不一样,文化不一样,力量的对比不一样。另外他们在作品前的出现或不出现引起观众对作品产生不同的解读的话不会让人奇怪。

当然,黄永砯的高度凝练的造型意义给予了极丰富的解读可能,远远超出了前难民和法国经理现象。

每一个造型音阶都可以和周围的活的死的,动的不动的语境发生关系,而复调与和声的整体性在教堂里又给你一个甜蜜蜜的童话的外表。当烤焦了的时候,象法国甜点里的Crème Brulée,更补 。

再说,动物标本和教堂里祭祀的死人的关系,比方说文化地位的关系,你让谁来看,角度是不一样的。

跟魔术师一样,黄永砯的复调和声与语境的结合本身就充满了变数。这种变数让解读五花八门。但又千万不能彻底点破它。心有灵犀一点通嘛 !

更神的是,黄永砯总有天时地利人和的运气。动物们是在标本店着火时被烧烤的,弄不好就水火不容的土移民和洋移民还不期而遇。信手拈来的绝唱啊 !

这就是为什么黄永砯在记者面前总是含而不露,窃窃得意,暗自欢喜。他永远是谦卑的。

黄永砯印象

最近看到两个电视画面。一个画面是二十年前,黄永砯在蓬皮杜大地魔术师展览布展时,用洗衣机绞成浆泥的美术史象巴勒斯坦青年扔石头那样扔到美术馆的墙面上。那时候多年轻啊。

后来看见他在说几年前陈列在蓬皮杜大厅的硕大的西藏转经筒。他说,本来是一件佛教的道具,一旦换了语境,就象一件武器。

看来,黄永砯的魔术在于提供凝练抽象的造型寓意,一有机会就让语境和言语的复调和声去和造型产生变数,发生反应。

但黄永砯一定在尽可能的范围里把握,控制,督察。

他很在乎价值与成就,地位与尊严。他善于巧夺天工。他有秘而不宣的天机。他还能占卜资本社会,算得出自己哪年哪月哪天非撞上头彩不可。

他在北京办过一个回顾展,名字嘛,干脆就叫 « 占卜者之屋 »。走点儿光刺激刺激你。

80年代末以厦门达达的身份来到巴黎的黄永砯在表达上与政治,与社会,与时空密切相关。

态度上,黄永砯在中国呼唤创作自由,在法国追求文化包容。定位上,艺术家把危机,移民与自己的中国身份拉开距离。处理上,黄永砯很执着地把握着,控制着 : 虚虚实实,真真假假,若隐若现,似有似无。最终的效果是含而不露,喧而不泄。

通过这种执着,黄永砯的作品是可以看,可以品味,可以解读,可以把玩,可能被收藏,可能被雪藏,可能被忌讳,有思想,有形式,有价值,有一定社会生命力,但前途未卜的东西。

黄永砯与艺术链的每一环都磨着,磋着,周旋着,在时代,社会,政治的促进下,撞到了天时,地利,人和的兴奋点,也许就在他还没来得及清洗的美术史里留下痕迹了。

好哇,真好哇

人群间是艺术界里的各行各业的熟人。大家很关心黄永砯这件作品的归宿。诺亚方舟何去何从,在经济萧条的今天,这是指向性的。

 « 作品太好了! » 收藏家管艺赞叹道。

« 大智慧! 少有的作品感» 王度的喉咙就想一件发自肺腑的乐器,我竖起耳朵仔细地欣赏他献给黄师傅的罕见的赞美诗和咏叹调,生怕漏掉一个韵脚。真好听 !

刚给蒙娜丽莎送过葬的严培明这回低调了很多,不风骚了,放下雪茄,高高兴兴地为兄弟捧场,有乐同享。

孕育中的安晓彤幸福地秋波给沈远和永砯一个永恒的微笑,慈母般少女一样妖。

杨诘苍,Martina Yang 两口子欢欣鼓舞,鲜花一般年轻,八九点钟的太阳一样有朝气。

陈箴夫人徐敏一脸女性的矜持和学术。她很严谨,生怕自己看错了,读错了,她要核实,要查证,要研究。黄永砯不肯说,夫人沈远没空说。徐敏若有所思,到处找展览说明。

杜震君的法国太太跟我说,如果严培明是un artiste historique历史性的艺术家的话,那黄永砯是un artiste sacré 神圣的艺术家。他老公一听,睁大眼睛,受惊的样子,笑曰,你的评价都不得了啊! 

谈话中,眼角中看到巴黎美院的老院长Henri-Claude Cousseau走过来,欲言又止,看我们在说个不停,没插上话,就缓缓地走了出去。看着他凝重的背影,我在想,这位老同志又多了一层古典。萧条中,一江春水向东流,新的时代来临了。

诺亚方舟的前途

我在想,永砯的作品以后换个地方展示怎么才能复原巴黎美院教堂的语境呢 ?或者前赴后继者想要的就是把开幕式那个气场里的生动的作品变成艺术标本后留下来作为纪念品。说不定纪念品以后就晋升到统编教材里被通用了。黄永砯把年代都标清楚了: Arche 2009 。

艺术品是奢侈的,美术史是文献性的,艺术家在作品与金钱与社会与政治与历史与魔幻与游戏与调侃间反复移民。

恭喜

在道别的时候,我说 « 永砯,恭喜! » 永砯一愣,问道, « 为什么要恭喜 ? »

嗯 ?  原来公认的老谋深算的黄师傅也有吃不准的时候,怕误读呀 ?  不告诉你 !

也要恭喜黄永砯的画廊老板,原籍北非的很黑很壮硕很能干的Kamel Mennour。

在下一次的节目里,法国国际广播电台艺文生活节目将播出艺术家黄永砯访谈,欢迎收听。

黄永砯的新作 « 方舟2009 » 在巴黎CHAPELLE DES PETITS AUGUSTINS,  ECOLE NATIONALE SUPERIEURE DES BEAUX-ARTS  展出,地址   14, rue Bonaparte - 75006 Paris

艺文生活

艺文生活

听杨春薇弹古琴

28/01/2010 22:56 TU

艺文生活

山东青州佛像巴黎展出

Musée Cernuschi 里的青州佛教造像展 Les Buddhas du Shangdong 呈现出来的是工艺上罕见的精致,造型与流行的吻合。这是一个真正的高质量展览。它有多重线索。工艺的,造型的,政治的,情绪的。每一条线索都在吸引你,诱惑你。让你把历史和当代在感官中,观感中交织在一起。他们的出现是另一个时间,另一个世界政治留给生活的痕迹。他们的出土让你明白因为不再十全十美,神也会被集体埋葬,这无疑给观众留下一份感楚。

17/11/2009 22:49 TU

艺文生活

从渣滓洞飘向巴士底的歌声 : 邂逅红色卡拉斯 - 陈海燕

2009年底,国民党的政治对手陈水扁在狱中要通过司法手段控告美国总统,而北京和国民党执政的台北的关系像初恋似的羞涩,含蓄。在奥巴马访问北京的前夕,国民党与华盛顿合建的渣滓洞,作为历史的伤疤,极有可能被藏进了防空洞里。中国60周年国庆期间,曾经演了两百多场« 江姐 »的陈海燕却远离渣滓洞,来到巴黎休息。就像70年代的玛丽亚卡拉斯,闭门谢客,孤独地听着自己鼎盛时期的咏叹调一样,歌剧 « 江姐 » 的女主角反复地听着十几年前录制的红色经典。上海歌剧院在它的官方网站上就像对待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一样把五十刚出头,正当年的女明星和已故的老院长施洪鄂一起列为 « 歌剧院历代艺术家 »供奉起来。

31/10/2009 01:07 TU

艺文生活

Semele©Forster

调教亨德尔 : 一位华裔爵士夫人的作品

一台标志欧洲传统文化符号的歌剧,被溶进了众多的中国符号,作为先进文化向原生态文化的致意。导演张洹借用了你在红磨坊和Crazy Horse里都看不到的中国古典春宫画的情节,诱惑你,控制你。女高音黄英演绎的Semele 在舞台上一出现,几句唱下来,就把张洹给破了,让你几乎忘了张洹的处心积虑,而全身心地享受音乐本身给你的刺激。女中音梁宁在剧中的表现很大气。角色把握得很有分寸,而且很投入。那复杂,幽怨和霸气,举手投足之间,啊的一声就拉出来了。歌剧在布鲁塞尔一共演了九场,场场爆满。

28/10/2009 22:54 TU

艺文生活

蒙马特的梦露

28/10/2009 23:08 TU

艺文生活

徒步看世界 : 马修的传奇

28/10/2009 23:04 TU

艺文生活

艺术的力量:访谈王度 ( Wang Du, La force de l'art )

艺术的力量是四月二十四号于巴黎大王宫开幕的第二届法国当代艺术三年展的题目。王度参展的作品叫做国际烤肉。观众可以在三层脚手架上,拿着瘆人的刀切串成土耳其烤肉似的图片......

12/12/2009 22:01 TU

艺文生活

艳都巴黎

27/10/2009 22:42 TU

艺文生活

杜震君又展览啦

12/12/2009 22:02 TU

刘晓波案冲击波

中国人权

北京高院维持刘晓波原判 法英美均表失望

11/02/2010   21:55 TU

中国人权

无视国际呼吁 中国驳回刘晓波上诉

11/02/2010   22:20 TU

中国/刘晓波

二十名中共元老公开要求撤销对刘晓波的一审判决

02/02/2010   15:16 TU

捷克/中国/刘晓波案

哈维尔推刘晓波为今年诺贝尔奖人选

22/01/2010   09:34 TU

中国/维权

刘晓波自辩 不忘要求人大检讨涉嫌兴文字狱

21/01/2010   16:29 TU

中国/民主/人权

中共高级干部为刘晓波鸣不平

16/01/2010   21:29 TU

香港中国

香港立法会将提出释放刘晓波动议

11/01/2010   12:41 TU

中国人权

沙叶新:刘晓波是一宗寃案

10/01/2010   14:21 TU

中国人权

崔卫平:“不甘心永远蒙在因言获罪的阴影中”(续六)

07/01/2010   17:04 TU

中国人权

崔卫平:我就是那安提戈涅(续五)

04/01/2010   14:57 TU

中国人权

崔卫平:“与友人对话” (续四)

01/01/2010   01:28 TU

中国人权

崔卫平:“不放弃这样一个朋友”(续三)

31/12/2009   14:27 TU

中国人权

崔卫平“推特网”效应继续扩大

30/12/2009   11:24 TU

中国人权

刘晓波案拷问良心 崔卫平推特创举

29/12/2009   10:40 TU

当今世界

刘晓波案与中美关系

01/01/2010   02:15 TU

特别节目

崔卫平:不绝望,不能说有希望

01/01/2010   20:32 TU

要闻解说

专访蔡咏梅:刘晓波的榜样激励香港年轻人

28/12/2009   16:22 TU

中国西藏

达赖喇嘛对刘晓波被判刑的公开声明

28/12/2009   11:23 TU

中国香港人权

港人深圳边境声援刘晓波遭越境执法扣留

28/12/2009   14:40 TU

中国

台湾学者:重判刘晓波是两岸和平统一重大障碍

28/12/2009   11:13 TU

法国/刘晓波

法国外交部对中国重判刘晓波表示担忧

26/12/2009   23:36 TU

关注中国

陈奎德:重判刘晓波,中共塑造了一个献身宪政民主的英雄

26/12/2009   22:18 TU

德国/刘晓波

德国各界对中国重判刘晓波案表示强烈不满

26/12/2009   23:37 TU

中国人权

中国网民:中国为自己找到了昂山素姬与曼德拉

26/12/2009   12:56 T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