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瑞迪
发表日期 17/12/2009 更新日期 20/12/2009 08:44 TU
人类在其生产活动加速气候升温之后,目前正通过各国政府在哥本哈根讨价还价,探讨如何协调努力,减缓气候升温的步伐。与此同时,不少国家也在通过技术手段,人工影响明显失调的天气。
人工影响天气技术难说是新生事务。中国在这一领域的技术也已经取得了长足进展。这些技术使北京在去年八月得以持续晴空万里,为北京奥运锦上添花。这些技术也在今年给中国北方提前带来了意想不到的雪灾。在极端气候现象日益频繁的今天,人工影响天气能否成为应对气候变暖现实的理想方向呢?国际环保组织“净化空气任务”组织亚太地区首席代表孙嗣敏先生认为,从技术角度讲,这种手段当然可行,但价格昂贵,因为需要使用一种以银为主的化学物质。而且,实际操作也很难控制。中国气象部门最近使用这种手段原本是想在中国南方人工降雨,缓解旱情。但结果是北京下大雪,甚至是一场雪灾。控制气候不是件容易事,而且规模巨大。
无论是人工降雨,还是降雪,手段都是向天空散发化学物质。这种含有金属银的化学物质本身是否也会对环境造成新的污染呢?
孙嗣敏先生解释说,人工影响气候本身肯定对环境产生影响。但是,其中使用的化学物质总量不是很大,而且会因为下雨或下雪而浓度降低,因此,目前关于这种化学物质的污染后果的研究不多。
那么,在全球面对气候变暖后果苦苦寻求对策的时候,以技术手段影响天气是否可以是理想的出路呢?
孙嗣敏先生不这么认为,因为这种手段只治标,不治本,而且只能在很短时间内奏效,而气候变化是以多少年来计算。
现在很多国家都在使用这种手段来局部影响天气。这些局部地区影响天气的做法是否会最终对整体气候环境产生影响,破坏整体气候的自然运作呢?
孙嗣敏先生的答复是肯定的。他说,正如一条河流,倘若上游截流,那么,下游自然就不再有水。一方面,人工影响天气技术的结果难以把握,另一方面,这种手段对整体气候的影响也是难以预测的。他表示,其实,目前各国政府并没有特别推动这种努力,只是在特别需要时才会使用。基本上大部分科学家都不认为这是应对整个温室效应气体现实的手段。
面对气候变暖对人类生存环境提出的挑战,以研究技术手段,减缓升温趋势为目的的新学科—地球工程,或者叫气候工程应运而生。但是,到目前为止,诸如将悬浮微粒子射入高空、折射太阳辐射、埋藏造成温室效应气体的二氧化碳等设想是否现实、可行,科学界尚未能达成共识。
人物特写
多元视角 深度报道
2009年回顾与展望
刘晓波案冲击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