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瑞迪
发表日期 14/01/2010 更新日期 14/01/2010 11:53 TU
中国广州中山大学比较文学与世界文学教研室主任艾晓明和北京大学妇女法律援助中心主任郭建梅共同获得了2010年法国西蒙娜-德-波伏娃女性自由奖。由于当局的阻挠,艾晓明没有能亲自来法国领奖。中国公安部以拍摄敏感社会事件为由,限制她出境。尽管如此,无论是1月11日在巴黎举行的颁奖仪式上,还是1月12日在巴黎第七大学“当代中国女性”主题讨论活动中,缺席的艾晓明都是一个无可争议的主角。
艾晓明多年在中山大学中文系任教。在文学研究的同时,特别关注中国的女性社会生存环境话题,开设妇女研究课程,主持性别教育论坛,等等。近年来,她开始更多地关注、并积极介入公共事务,以纪录片的形式,记录这些年伴随中国社会公民意识觉醒的重要事件。有反映广东太石村村官罢免风波的《太石村》,有针对女教师黄静遇害案背后的性暴力现象的《白丝带》、关于河南、河北输血感染艾滋病患者的维权道路的《中原纪事》和《关爱之家》、四川汶川大地震后拍摄的《我们的娃娃》,等等。2003年,艾晓明因为积极参与公共事务,被《南风窗》杂志授予“为了公共利益良知奖”,并被上海《东方女性》杂志读者评选为“最有影响十大人物”之一。但此后的几年里,艾晓明同样因为这些参与公共事务的活动而被当局视为另类,受到骚扰,被限制出行。
2009年中国维权活动面对更大困难,但艾晓明接受我们的电话采访时,对中国公民维权运动的前景并没有丧失信心。她表示,虽然是有很多的压力和反弹,但是,从整个公民维权的社会运动来讲,这个运动在不可遏制的向前推动,而且,越来越多的普通公民参与进来。这个空间毫无疑问是在扩大,队伍也在壮大。也就是说,公民意识的觉醒和对权利的争取,是一个汹涌澎湃的运动,是不可逆转的。
她说,侵犯公民权利的特权势力要打压这个运动的代表人物,以此来遏制社会运动的发展。但是,从重判刘晓波在知识分子中引起的反响来看,我们可以看到这个愿望是不可能实现的。从个人的遭遇和个人的命运来讲,的确很难预料,但是,从整个运动来讲,我觉得是不可逆转的。
虽然,从表面上看,太石村罢免风波、艾滋病患者维权活动等都不是典型的女性话题,但是,艾晓明指出,女性是这些事件背后看不见的主体,这些事件都与女性和弱势群体的权益相关。孙志刚事件涉及到大量外来工,特别是与广东巨大的流动人口的权益密切相关。女教师黄静案则涉及到性暴力。此后拍摄的纪录片,背后看不见的主体,其实都是妇女。去年拍摄的《我们的娃娃》,其中很多讲述故事的都是孩子的母亲。即使在太石村,非常多的抗争者也是女性。因为在农村,很多男性出门打工,村里留下的大部分是女性。《中原纪事》和《关爱之家》中那些因为卖血或者在医院生产而被感染艾滋病,然后组织起来要求赔偿,上访抗议的主体人群也是女性。
艾晓明表示,西蒙娜-德-波伏娃的女性解放思想对她影响最深的当然首先是女性不是次等公民,但还有西蒙娜-德-波伏娃思想中大量的文化分析。解放运动必须要通过文化的启蒙、文化的推动、文化的改造来完成。艾晓明说:“我在获奖感言里提到,波伏娃如果当时有摄像机,妇女解放运动的历史可能就要改写。因为我们可以更早地彼此看见,相互激励。我拍摄纪录片这个工作方式,实际上是文化改造、社会运动里面一个层面的工作。”
人物特写
多元视角 深度报道
2009年回顾与展望
刘晓波案冲击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