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 languages

Choisir langue
 

妇女与家庭

高小兰:倘若撤画风波发生在中国?

作者  瑞迪

发表日期 19/02/2010 更新日期 21/02/2010  11:24 TU

2010年2月,高小兰引发“艺术审查”争议的作品一度被撤下后,又重新被挂回巴黎国立艺术学院的外墙。

2010年2月,高小兰引发“艺术审查”争议的作品一度被撤下后,又重新被挂回巴黎国立艺术学院的外墙。

中国艺术家高小兰近日在法国舆论中掀起一场围绕艺术审查话题的争论。事件的起因是高小兰为巴黎国立艺术学院的巴黎艺术周活动带来了4个条幅。上面分别写着4个法文字:Travailler,意思是工作,Gagner,意思是获得,Plus 也就是多,Moins 意思是少。这4个条幅在展览开幕前夜起悬挂在国立艺术学院建筑的外墙上。参观者可以将这4个字随意组合,比如,多劳少得,或者少劳多得等。但人们也很容易联想到法国总统萨科奇的竞选口号:多劳多得(Travailler plus, gagner plus)。

作品悬挂出几小时后,就被校方撤下。理由是内容过于敏感,有碍公立学校的中立原则。校方也同时告知策展人,教育部已经有官员对此表达不满,而学校此时正与教育部谈判资金问题。但是,消息一经传出,立即在法国舆论中引起轩然大波:被看作是艺术之都的巴黎是否也施行艺术审查制度?争议声中,文化部长立即作出反应,并亲自致电高小兰表示支持。高小兰的作品两天后重新悬挂在国立艺术学院的外墙上。高小兰在离开巴黎,返回北京之前,接受了我们的电话采访。

您的作品很容易让人联想到法国总统萨科齐的竞选口号:多劳多得。您在构思这幅作品的时候是怎么设想的?

答:很多人都说我是讽刺萨科齐。其实,这样看的话,就把我的作品看得太窄了。校方在他们的presse release(公报)里也是这么写的,说我的作品太过政治化。其实,作品的原意完全不是这样的。我也不是第一次把一些宣传口号,或者一些很大的理论放到我的作品里。但我希望做的是让大家有更多可能性去看这些口号。比如这一次,我用了萨科齐口号的3个字:工作,获得,多,就是多劳多得。我加上了一个“少”字。那么,就看你怎么去排列这4个字,你可以有很多可能性,不是一定要一个看法去看。当然,你可以看成是把萨科齐的口号反转过来了。这是一种可能性,但是,也有其他的可能性。这是我希望透过我的作品达到的效果:根据你所在的位置,根据你个人的一些经验,你可以看到不同的口号。

您的作品展出以后,迅速被撤除,也迅速被重新挂上,您对这一事件做何感想呢?

答:当然,能够重新展现我的作品,我很高兴,因为这是我用了很多时间去创作的作品,而且我觉得也是一幅好的作品。但是,另外一方面,我觉得其实整个事件都是挺可悲的。第一,作品怎样被撤下来,这是很可悲的。我不能想象在法国,而且是在一个艺术学院会发生这样的事情。法国是一个(讲)人权的国家,应该是鼓励最自由、最自由的艺术表达。而且,他们撤画的方式是这么的极权,没有任何商量的余地。第二呢,我很高兴,是密特朗(注:法国现任 文化部长)的一个命令,学校把这个口号重新挂出来。但是,反回来看,这也是很可悲的。不是学校认为他们做错了,我们应当把这个口号重新挂回去。他们把口号拿下来,可能是怕得罪上面的一些什么人;现在把它放回去,也是因为接到了上面的一个命令。

如果同样的事情发生在中国,您认为会是怎样的情形呢?

答:这个比较难说。因为在中国其实会有很多不同的可能性。我的作品也多次在中国展出,有时候也牵扯比较敏感的政治的东西。但是,在中国,审查制度现在有点像游击队。有时候,你的作品其实并没有什么很大的意义,但他们可能因为安全的理由,就把你审查了;有的时候,你的作品可能其实非常有争议性,但是,可能刚好那次没有相关的人等在,刚好看漏了,他们就不把你的作品审查。就是说中国的审查制度现在是一个比较奇怪的情况。所以,要问我如果是在中国,会是怎样,我不知道。就是,那个机制不一样。

那么,具体来说,不一样在哪里呢?

答:如果真要比较的话,在中国,我根本就不可能做这样一个装置,比如是在美院,或是在一个博物馆,我必须要有美院或者博物馆帮忙,我才可能做这样的作品。但很可能在制作之前,就会有人觉得作品有问题。其实,我有一次在中国准备一个展览的时候,也提出过一些建议。其中一个也是一个条幅。但那个条幅没有被选上。条幅上其实就是4个字:别想太多。那这是不是审查呢?它(注:有关方面)不直接说你不能做这样的作品,但作品最后没有被他们选上。所以,我想如果是在中国,如果是官方的博物馆,这样的作品他们根本一开始就不会帮助你去做,也就不会出现(这次在巴黎的)这种情况:他们开始准许你去做,一切都安排好了,最后才发现有问题。在中国不是这样,可能在一开始就把你做这样一个作品的可能性删除了。

而且,在中国,一旦被删除,也就不会有这么快就复出的可能性。

答:对。从另外一个角度,这次为什么文化部这么快就做出反应,是因为媒体有非常多的报道,人们也有非常大的反应,所以,密特朗才下这样一个命令。在中国,第一,如果有这么敏感的事情出来,媒体根本就不会报道,因为大家都知道,媒体在中国都是国家拥有的,或者国家管的。可能现在有一些比较自由的媒体,他们可能会报道,但是这些新闻可能也很快就会被删除了。网上可能还能流传一些消息,但根本不会起到这么大的效应。这次事情这么快就得到解决,就是因为媒体给予了很多的报道,群众有很大的反应,最后,文化部长不得不做出一个决定。

那您作为艺术家,您怎么看艺术创作与政治的关系?

答:我觉得艺术是一个很大,范围很广的东西。它其实反映、或者说它要探索的东西是人文的问题,是社会的问题。说艺术和政治完全没有关系是不可能的,因为艺术反映的就是社会的问题,是人的情况。所以,艺术跟政治肯定是有关系的。但是,一幅作品到底是不是有政治性,是由每一个观赏艺术的人自己去决定。我创作一个作品,就算我觉得是一个很有政治性的作品,但如果某个观众他不愿意这样去接受的话,那么,这个作品的政治性就是不成立的。这是两方面的。

艺术家应当有基本的对错与道德责任感

但是,特定的政治环境是不是也对艺术家的创作有影响呢?

答:影响是肯定的。我觉得,中国艺术家,包括我自己,一些作品往往就是在这种政治比较吊诡,或者不太开明的情况下,才做的出来。另外,我经常觉得,人生其实比艺术更大。一个艺术家首先是一个人,然后才是艺术家。比如这一次我去找媒体等等,我做的事已经不是艺术,而是一个人面对这样一个这么不公平,可以说黑暗的情况,我有责任要把事情反映出来,我有责任去改变,去反抗这样的不公平的情况,不公平的审查。我觉得这是作为人的一个基本责任。然后,当然,我是一个艺术家,所以一切都环绕着作品运作。但最重要的是,我觉得一个艺术家首先是一个人,有一些我们基本的责任。有人可能会说,一般艺术家不太关心政治,喜欢做自己的事情,比较自我中心,但是,其实,我很不同意这样的看法,一个好的艺术家,应该首先是一个人,应该有一些基本的责任,一些基本的作为人的对与错、或者道德的责任感,然后才去说其他艺术的考虑。

另外我想说的是艺术家与社会的关系。我自己的很多作品都直接或者间接地与社会,或者政治有关系。我自己来看,我做艺术和我以前做扶贫,其实我想做的都是同样的东西:到底怎么样去给这个社会带来一些改变,给我自己带来一些改变。我以前做扶贫是很实际的东西,是通过一些项目来改变一些贫穷的人,或者境遇不是很好的人的具体的情况。但是,现在我做艺术,是希望能够改变人的思考,人怎么去看问题,去看世界。所以,对于我来说,以前我是很实际地去做一些事情,现在我做的事,我也希望能有一个Impact,就是有一个改变。当然,这也牵扯很多问题。有人跟我说,艺术不是政治,艺术就是艺术,这个我当然明白。这也是为什么我不继续做扶贫,因为,无论是政治,或是扶贫,你总是有一种看法去看问题,一种做法去做事情,但是,在艺术里,你可以给出很多不同的可能性,像这次我的作品。你可以以一种眼光去看,但也可以有不同的可能性,让不同的人,去根据自己的情况,去自己演绎这幅作品,有不同的看法,这样的世界我觉得才是有趣的,不是只有一个人,一个说法,一种看法,而是有很多可能性的看法 ,而且这些看法根据不同人的情况,不同人的经历,都会去改变。

妇女与家庭

19/02/2010 作者 瑞迪

现年32岁高小兰在厦门出生,但在香港长大。原本在大学攻读社会学专业,毕业后多年参加非政府组织的人道援助和扶贫项目,参与农村的社区发展。2007年起才开始全职投身艺术,来法国学习两年后,目前定居北京,从事艺术创作。

刘晓波案冲击波

中国人权

北京高院维持刘晓波原判 法英美均表失望

11/02/2010   21:55 TU

中国人权

无视国际呼吁 中国驳回刘晓波上诉

11/02/2010   22:20 TU

中国/刘晓波

二十名中共元老公开要求撤销对刘晓波的一审判决

02/02/2010   15:16 TU

捷克/中国/刘晓波案

哈维尔推刘晓波为今年诺贝尔奖人选

22/01/2010   09:34 TU

中国/维权

刘晓波自辩 不忘要求人大检讨涉嫌兴文字狱

21/01/2010   16:29 TU

中国/民主/人权

中共高级干部为刘晓波鸣不平

16/01/2010   21:29 TU

香港中国

香港立法会将提出释放刘晓波动议

11/01/2010   12:41 TU

中国人权

沙叶新:刘晓波是一宗寃案

10/01/2010   14:21 TU

中国人权

崔卫平:“不甘心永远蒙在因言获罪的阴影中”(续六)

07/01/2010   17:04 TU

中国人权

崔卫平:我就是那安提戈涅(续五)

04/01/2010   14:57 TU

中国人权

崔卫平:“与友人对话” (续四)

01/01/2010   01:28 TU

中国人权

崔卫平:“不放弃这样一个朋友”(续三)

31/12/2009   14:27 TU

中国人权

崔卫平“推特网”效应继续扩大

30/12/2009   11:24 TU

中国人权

刘晓波案拷问良心 崔卫平推特创举

29/12/2009   10:40 TU

当今世界

刘晓波案与中美关系

01/01/2010   02:15 TU

特别节目

崔卫平:不绝望,不能说有希望

01/01/2010   20:32 TU

要闻解说

专访蔡咏梅:刘晓波的榜样激励香港年轻人

28/12/2009   16:22 TU

中国西藏

达赖喇嘛对刘晓波被判刑的公开声明

28/12/2009   11:23 TU

中国香港人权

港人深圳边境声援刘晓波遭越境执法扣留

28/12/2009   14:40 TU

中国

台湾学者:重判刘晓波是两岸和平统一重大障碍

28/12/2009   11:13 TU

法国/刘晓波

法国外交部对中国重判刘晓波表示担忧

26/12/2009   23:36 TU

关注中国

陈奎德:重判刘晓波,中共塑造了一个献身宪政民主的英雄

26/12/2009   22:18 TU

德国/刘晓波

德国各界对中国重判刘晓波案表示强烈不满

26/12/2009   23:37 TU

中国人权

中国网民:中国为自己找到了昂山素姬与曼德拉

26/12/2009   12:56 T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