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安娜
发表日期 14/08/2009 更新日期 14/08/2009 11:11 TU
由两位海外研究中国当代史的知名学者宋永毅、丁抒主编的《大跃进─大饥荒:历史和比较视野下的史实和思辨》今年又由香港的田园书屋重新出版,在刚刚过去的香港书展上受到瞩目?全书是分为上下两册,共约一百万字的巨著,也被评为是目前海内外第一本研究中国大跃进──大饥荒的学术论文集。全书分为「『自然灾害』和人口损失」、「从闹剧到悲剧」、「大跃进──大饥荒和毛泽东的责任」、「中共各级领导在大跃进──大饥荒中的角色」等九大部分。每部分由四至十篇论文和研究报告组成,不仅把大跃进──大饥荒的起源、发展在中国当代史上的历史持续性的脉络清晰展现,还把这一发生在中国的历史事件和世界上、尤其是国际共运中的大灾难做了横向的比较。
例如,英文学界研究中国饥荒史的专家,美国斯瓦斯莫学院
对于大饥荒中毛泽东的责任,海外大饥荒网站的主办人金和辉在他的论文《力倡与小纠:毛泽东在大跃进中的政策认知和选择》裡作了较为仔细的分析。他认为:「毛泽东对大跃进政策及其后果的认知,大体上经过了相互关联三个阶段。从一九五七年十一月到一九五八年十一月,这是『力倡』阶段,他通过大力倡导浮夸风、共产风等等,大搞群众运动,调动热情,排除反对,认为可以藉此创造赶美超英的经济奇蹟。从一九五八年十一月到一九五九年六月庐山会议前期,属于『纠正和检查』阶段,他对前段时间狂热政策小作调整,整顿组织,展开核算,自以为可以藉此发现真实的跃进成果,并且加以巩固。第三阶段是庐山会议衝突之后,他自觉已无退路,既要维护大跃进政策的正确性不容怀疑,同时又不得不对灾难性的现实后果作出让步,于是他採取了自欺欺人的认知策略,一面做现实退却,一面用谎言来维护自己和党的权威。」
有关大跃进──大饥荒造成的人口损失,是该书著力探讨的又一重点。中国原新华社高级记者、现任《炎黄春秋》副社长杨继绳的论文以《大饥荒期间中国的人口损失》为题,算出了一九五八──一九六二年间各年的非正常死亡人数和少出生人数分别为三千六百万人和约四千万人。整个大饥荒使中国损失人口大约七千六百万。在这一论题上,海内外著名学者丁抒、曹树基、金辉、邵燕祥等人的论文也都有翔实的论述,但都大同小异地认同二千万到五千万左右的非正常死亡人数。
去年正值是反右运动50周年之际,在美国东部分别举办了两场大型纪念反右运动50周年国际学术研讨会。会后主办单位把会议论文结集出版,还有一部分了很重的书,这就是《五十年后重评反右——中国当代知识份子的命运》,也是由丁抒主编,香港田园书屋于去年12月出版,收录论文40篇,全书共547页。
有书评认为,除了作者阵容的强盛这个特点外,本书的另一个特点是文章的针对性强,直指当年那场运动的要害。因为到目前为止,中国官方仍秉持邓小平80年代初的说法:认为反右是必要的,错在扩大化。书中多位学者教授,对此提出不同观点。比如许良英称反右运动是‘当代中国大灾难的开端’,而大跃进,文革和‘六四’的祸根均深植其中,因为‘不讲诚信,好说假话`空话`大话的风气’正是运动的恶果之一。郭罗基认为:‘1957年的“反党反社会主义思潮”,就是以民主反对党主,反对党主操纵的主观社会主义。’‘主观社会主义和一党专权,按照“党的领导”制定的宪法,也是不合法的。’‘就算是真正的反党,也不能成为镇压的理由。民主社会里,没有一个政党是不可以反对的。’
而资料翔实,条分缕析地理清反右的来龙去脉,使读者了然于心,是本书又一特点。吴国光将中共八大与反右的内在联繫;丁抒批驳毛的‘阳谋’论;叶永烈评析右派三大理论称,章伯钧的‘政治设计院’,‘无非是向中共要求一点点政治民主而已’;‘历史证明了罗隆基关于“平反委员会”的建议完全正确’。
多位学者著重将反右与中国当代知识份子的命运挂鈎,是该书再一特点。作者朱正,就‘1957:中国现代知识份子的消失’这个命题的论文被收录书中;戴晴《从‘一边倒’看毛与民主个人主义者》,剖析了毛敌视西方文明及其普世价值的狭隘心态。章立凡谈‘中国民主党派的历史变迁’,使人们较清楚地认识到,中共对以知识份子为主体的民主党派,完全是将其作为花瓶。
最后值得一提的是本书作为二十一世纪中国丛书之一,它的宗旨用的是丛书主编宋永毅的话:‘突破资讯封锁,推动民主变革,促进族群和解,建立宪政民主’。
《五十年后重评反右:中国当代知识份子的命运》,丁抒主编,(21世纪中国丛书),田园书屋出版,2007年12月。
中国当代知识分子的命运
书香世界
多元视角 深度报道
2009年回顾与展望
刘晓波案冲击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