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雅尼克
发表日期 23/12/2009 更新日期 23/12/2009 16:12 TU
为期两周的哥本哈根全球气候峰会已于经落幕,然而会议结果的冲击波似乎还刚刚展现。
会议结束后,世界舆论对峰会的结果和意义有着十分不同的判断。尽管西方主流舆论对峰会成果均给予了负面评价,但各国政府却没有完全否定哥本哈根峰会,而是强调此次会议成果虽然不尽理想,但为下一步谈判打下了基础。中国政府对峰会作出了肯定的评判。
中国外长杨洁篪表示:此次峰会在各方共同努力下,取得了重要而积极的成果。不过,在本月20日峰会结束后的答记者问中,外交部发言人秦刚就有评论认为哥本哈根协议案文是包括中国在内的“基础四国”与美国私下达成提交给大会的,没有征求其他国家,特别是小岛国和最不发达国家的意见,缺少透明度的提问表示:这种“评论与事实不符,是不负责任和别有用心的。”
这一回答显示,中国方面对此次峰会上中方所发挥的作用及其影响是有觉察的。整体看来,法国媒体一般对中国在峰会上的作用反应温和。对于多数视气候环境为关系到人类子孙后代的大事的生态保护主义者说来,此次峰会的结果是令人心寒的。面对人类生死存亡的共同命运,各国必须共同寻找解决办法,此次峰会没有达成预期目标,首当其冲的受损者自然是小岛国和最贫穷国家,但最终将祸及整个人类。谁应该为此负责呢?法国媒体一般将中国与美国相提并论,认为中美是此次峰会失败的最大责任者。但英文媒体似乎更为明确,将主要责任归咎于中国。英国首相布朗即批评中国阻挠此次峰会取得更大进展,而英国环境部长米利班德更是直接指责中国等“挟持”哥本哈根气候峰会,阻止会议通过具有法律约束力的气候条约。
值得注意的是,各国媒体无论是否直接批评中国,但都十分一致地指出此次哥本哈根峰会为中国展示对世界的影响力提供了绝佳舞台,可以看作是中国全面崛起,成为世界超级强国的标志。就近观察哥本哈根峰会的丹麦媒体更是直接点出:哥本哈根峰会之后,一个以中美为首的世界新秩序已经破茧而出。一些评论者甚至指出,中国和美国也不能相提并论。美国是一个走下坡路的超级强国,而中国却是一个冉冉升起的超级强国。换句话说,21世纪将可能是中国一国主导而不是中美共主的世纪。
一切均在我之掌握之中
无独有偶,中国外长杨洁篪在记者新闻发布会上也说过一句话。他说哥本哈根会议不是终点,而是新的起点。如何看待这一新起点呢?这一新起点将最终把中国引向何方?是通向中国部分人梦寐以求的主导世界的新秩序,将过去的殖民大国踩在脚下,讨还历史欠下的旧账,征服过去的征服者,以一己私利当先,视全球如草敝,重建中华帝国?还是融入世界体系,遵守国际规则,面对日益互赖的世界,维护人类共同的家园,同世界各方:民主富裕的国家,贫弱加专制的国家,全球的公民社会,世界的公共舆论一起,协力打造一个公平、自由、法制、和谐的世界?并在这样一种世界秩序的基础之上,寻找中国的定位,获得一个受尊重的大国应有的位置?
随着中国日益卷入世界决策中心和中国国力的明晰展现,中国也就越益被置于世界舆论的光照之下。直到近期,中国在世界舞台上均采取甚为谨慎的态度,用邓小平当年的训诫说来是所谓韬光养晦。然而,曾几何时,中国放弃低调,在国际舞台上全面出击,抓住机遇,为我所用。既有道德高调又有经济实惠,似乎国际规则已烂熟于心,美欧已不在话下,对于非洲拉美略施小惠,一切均在我之掌握之中。
此次哥本哈根峰会上中国对于发达国家的历史道德苛求,同自己在国内钳制言论,全面封杀1949年建国以来历史的回顾与反思已成鲜明对比。严于责己,宽以待人的古训也许不足以警醒当代的掌权人,但世界舆论并非对中国外交内政的双重话语毫无觉察。国际卷入越深入,两套话语就越难奏效,道德高调就越是难唱。根据各方媒体报道,对此次哥本哈根会议无法达成具有约束力的真正原因各方其实心照不宣。在要求发达国家加强减排和中国主动减排之外,任何强制性的、必须设立国际核查机制的协定均会碰上中国的国家主权问题。既非中国的经济增长,也非中国的生态环境,更不是世界和其他穷国的利益,而正是主权问题,才是超出所有利益,无论是人类共同的还是中国百姓的利益之上的中国政府的核心利益。中国谈判代表团团长解振华在峰会后的一句话道出了其中的奥秘:“对于我们来说,保住了国家主权和国家利益”。
不过,世界舞台并非中国舞台,这里是多边和多元的。世界各国虽然会为各自的利益奔走博弈,但也并非毫无原则和毫无价值可以依循。世界也不仅仅是分成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世界也分成民主国家和非民主国家,在非民主国家,也可再分成正在走向民主和一心维护专制两种国家。
哥本哈根:中国主导二十一世纪的起点?
多元视角 深度报道
2009年回顾与展望
刘晓波案冲击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