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雅尼克
发表日期 19/01/2010 更新日期 21/01/2010 15:25 TU
2009年无疑是当代中国卷入全球化进程的重要一年,是继2008年北京奥运之后,中国在世界范围内全面出击并获取重大收获的一年。
从经济角度看,经过长期耕耘,中国对非贸易取得重大进展,从1998年的五十五亿美元到2008年超过一千亿美元,增长近20倍。中国在拉丁美洲、中亚地区也取得重大突破。在超过德国成为全球第一大出口国之后,预测认为中国在2010年超越日本成为全球第二大经济体已是指日可待。
更为引人注目的是,中国经济上的成就正在转换成地缘政治实力并对世界产生重大影响。继2008年奥运之后,中国在国际舞台上日益摆出强势进击、毫不妥协的姿态。当年年底,中国单方面取消欧中里昂峰会;2009年斥巨资出击法兰克福书展,希图向世界展示崛起中国的自画像。
这一趋势到了2009年11月美国新选总统奥巴马访华及年底哥本哈根全球气候峰会达到高潮。此时的世界舆论不仅热议中美世界双巨头共治世界的前景,也惊呼中国力量的迅速扩展。欧洲媒体甚至警觉:中国的崛起,不仅可能预示欧洲期望的多极世界——美中欧三家分晋的世界格局不会成形,欧盟被淘汰出局的前景似乎也为期不远。
通过2009年年底的一系列事件,中国一改温和的外交策略,向世界了展示了一种强硬而不妥协的姿态。哥本哈根气候峰会中国的取态,漠视英国要求依然处决英囚犯,圣诞节重判刘晓波等等即是这一转变的标志性事件。进入世界中心不久的中国何以会出现这种转变,舆论观察各异,评论众说纷纭。
改革开放本是中国自八十年代经济赖以起飞的两轮,二者相依而行,相辅相成,不可缺一。直到目前,中国所取得的一切经济成就和社会进步,没有任何一条不是国门开放的结果。而这一持续至今的开放政策也是中国举国上下在文革浩劫之后所达成的共识。八九年天安门惨案之后,由于合法性危机,中国共产党更是奉行韬光养晦之信条,以优惠政策、宽宏胸怀欢迎西方及整个世界进入中国。
今天的中国难道开放已经走到了尽头?难道不再需要外部世界的理解与合作了?难道已经强大到可以对世界予取予求了?或者中了当年鲁迅所告诫的一阔脸就变的诅咒?不仅如此,中国在本世纪初曾着力宣传的软实力战略,花巨大人力物力在外建立的孔子学院所要传输的中国和为贵与和谐世界的信息难道已然放弃?2008北京奥运虽然结束,但上海世博会还没有开幕,中国为何已经摆出如此强硬之姿态呢?
从另一个角度,仅仅将2009年的中国与世界的关系同2008年相比,也可以看到十分不同的境界。2008北京奥运之前,中国组织奥运火炬世界传递,曾经信心百倍,志在必得。火炬传递没有达到预想效果,中国虽然向世界发出反对的声音,但更多是利用海外留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怀。换句话说,民族主义是2008年中外关系的主调。但是2009年发生了新疆事件,中国民族主义风向似乎发生了变化。中国内部或海外中国人的爱国主义的表达渐渐让位于政府的强硬声音。这一强硬声音不仅对外也明白指向中国社会内部。典型的例子就是刘晓波一案,既指向西方呼吁中国改善人权的要求,也指向中国社会内部为民主、自由请命的志士仁人。
正是在这一背景下,发生了谷歌事件。无论这一事件最终结局如何,但谷歌以其言论载体和跨国公司的两重身份向世界提出了如何应对中国经济发展与政治环境的困局的问题,提出了中国发展模式能否长期与世界和平对接的问题,向世界喊出了众多的外资企业想喊而不敢喊的愤懑,向世界传达了需要重新反思中国问题的信息。
多元视角 深度报道
2009年回顾与展望
刘晓波案冲击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