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雅尼克
发表日期 05/01/2010 更新日期 07/01/2010 16:37 TU
新年伊始,时间为我们提供了瞻前顾后的机会。在本次《思潮与政见》专题节目时间里,我们也来谈谈送旧迎新,展望未来的话题,欢迎大家收听。
有人说过,十五世纪以前没有世界史可言,哥伦布西航开启了统一的世界史。于是就有了谁可能主导世界之说。哥伦布发现新大陆为西班牙带来了盛世,十六世纪于是被称为西班牙的世纪。西班牙之后,荷兰应运而起,十七世纪成为荷兰的世纪。十八世纪是谁的世纪,有人以法国启蒙思想之灿烂光照为据,认为十八世纪是法国的世纪。但当时的法国软实力强大,硬实力难以同英国匹敌。更合适的说法也许是十八世纪是英法共主的世纪。十九世纪则应该是不折不扣的英国的世纪。英国之后则是美国成为全球的首强,主导二十世纪直到今天。
欧盟模式—二十一世纪的主导
接下来的世纪主人是谁?二十一世纪的世界谁主沉浮?这一提问绝非什么新问题,答案也五彩缤纷。有人说,二十一世纪将是欧洲的世纪。尽管今日的欧洲也呈现出某种疲惫,但欧洲仍是世界创造力的源泉,十五世纪至今,风水只在欧洲文明内部循环,美国也不过是欧洲文明的延长而已。古老的欧洲今天仍是创新之地,欧盟的扩大,政体的设计,全新的模式,难以企及的软实力等等。欧洲联合模式将是二十一世纪的主导制度模式。
也有人认为,二十一世纪将仍然是美国的世纪,无论从政治经济还是科技军事,美国仍然难以被超越。但也有人断言,二十一世纪会是中国的世纪。除了中国人自己,不少西方人开始认同这一可能。持这一观点的人认为,五百年来,中国该苏醒了,这一古老的文化该渡过历史三峡了。也有人将中国二十一世纪的崛起证之于近三十年中国经济改革的成功。不过中国崛起的声音也常常伴随着中国威胁或者中国崩溃的预设。近来,由于此次中国有效地抵御了全球金融危机,中国崩溃论似乎也确实渐渐消音。而“北京共识”和“中国模式”的议论似乎也渐渐有了更为有力的支撑。
不过,由于中国的制度性质,中国崛起的话语却始终难以构成有说服力的讨论。一党专制的国家能否成为真正的强国?封杀自由的制度能否成为有效的制度?不能面对真相的权力能否引领将来?钳制公民社会的政权能否持续稳固?这一系列的问题是中国崛起话语的软肋。只要这些问题没有答案,二十一世纪是中国的世纪就不可能具有说服力。
中国宿命—政治拖垮经济
最近美国地缘政治专家乔治弗里德曼推出《未来一百年》一书,预言二十一世纪。在他看来,不仅现在风头强劲的新兴经济国“金砖四国”并不足以在二十一世纪取代美国的地位,即使是咄咄逼人的中国从长期看也不能同美国抗衡。对此,弗里德曼给出了三条理由:
第一, 从地缘政治的角度看中国只是一个孤岛:中国北部是人烟罕至的西伯利亚,西部是沙漠和戈壁,南部是青藏高原和横断山脉。中国人口集中于东部,难于对外扩张。
第二, 中国虽然东濒太平洋,但却缺乏强大的海军。而一支强大的海军确非短期可以打造。
第三, 从历史上看,中国不是一个稳定的国家。历史上中国每次对外开放都会带来沿海的经济繁荣,但中国广大的内陆省份却处于贫穷之中。这是中国内乱的根源,也是中国政治拖垮经济的根源。这是产生毛泽东一类强人的土壤。经济发展的不平衡导致社会冲突难以调和,于是需要强人出来实行均富,于是贫穷再次降临。从而,弗里德曼断言,中国目前的高增长,同样走不出这种社会发展的地区两极化恶性循环,到头来中国仍然会重演同样的历史命运。
弗里德曼这里提出的第三点尤为发人深省。他没有从价值和意识形态出发,提出缺乏自由民主是中国进一步发展的阻碍,而是从经济发展所需的社会稳定出发来解读历史上的中国以及未来的中国何以不能成为世界强国。中国官方长期以经济发展需要社会稳定之名打压不同声音,看似抓住了经济发展的关键。弗里德曼的观点则以子之矛攻子之盾,点出的正是这种以社会稳定之名打压社会的做法恰恰牺牲了社会公平,从而导致最大的社会失衡,使得中国长期无法摆脱贫穷落后的宿命。
因此弗里德曼认为,二十一世纪将可能是土耳其的世纪,波兰的世纪,但肯定不是中国的世纪。
多元视角 深度报道
2009年回顾与展望
刘晓波案冲击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