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 languages

Choisir langue
 

思潮与政见

中国软实力梦碎西藏

作者  雅尼克

发表日期 25/03/2008 更新日期 25/03/2008 10:42 TU

三月二十七日在拉萨谴责中国官方在西方媒体面前说谎的僧人们。(Photo : Reuters)

三月二十七日在拉萨谴责中国官方在西方媒体面前说谎的僧人们。
(Photo : Reuters)

三月中旬以来,西藏暴力事件引起国际社会的持续关注。由于此次事件发生于台湾总统大选前一个星期,2008年北京奥运会五个月之前,又正值中国人大与政协两会举行之际,不仅使西藏问题直接与中国政府精心设计的奥运直接挂钩,也使西藏问题顷刻成为世界舆论关注的焦点。无论此次事件如何结束,事件的发生已经构成自1989年六四惨案以来对中国政府的最为严重的挑战。

西藏暴力冲突发生后,正在北京参加两会的西藏自治区主席向巴平措于三月17日表示,此事件是"由达赖集团有组织、有预谋、精心策划煽动,境内外'藏独'分裂势力相互勾结制造的",中国政府总理温家宝在第二天对中外记者说:"我们有足够事实证明,这起事件是由达赖集团有组织、有蓄谋、精心策划和煽动起来的。这就更加暴露了达赖集团一贯标榜的'不追求独立、和平对话'是一片谎言。伪善的谎言掩盖不了铁的事实"。温家宝同时指出:这一事件的本质,"就是想煽动破坏奥运会,企图达到他们不可告人的目的"。

中国总理温家宝的讲话以及中国官方媒体对西藏事件的报道表明:同长期以来中国政府对此类负面事件进行信息封锁的做法不同,西藏事件不仅得到了中国官方媒体的报道,中国政府领导人也对国外记者亮出了政府的立场。这一事实本身显示在改革开放三十年之后、网络信息迅速普及的中国,全封闭式的黑箱作业的时代已经一去不返了。从全封闭到公开部分信息,哪怕是少量的甚至是片面信息,也应该是一种与时俱进的做法。不过这种有限的与时俱进显然又是极为不够的。

由于中国政府的封锁,独立记者无法亲赴现场调查采访,官方尽可以斩钉截铁,但一面之词难以获得舆论的信服。达赖喇嘛长期流亡海外,1989年获得诺贝尔和平奖,一贯行事低调,多年坚持寻求西藏有限自治。要向国外宣布达赖本人策动了西藏暴力事件,如果不能公开令人信服的证据是不可能让西方舆论信服的。从目前国际舆论的反应看,围绕西藏暴力冲突的真相,北京政府显然没有能够赢得舆论。即使从中国国内来看,尽管目前难以窥测中国民众的态度,但是经过思想启蒙,民智初开的中国社会,经历过“纸馅肉包子” 尤其是“真假华南虎”大讨论之后的网民难道不会追问西藏问题的来龙去脉吗?难道不会质问中国政府在西藏危机中的责任吗?如今的中国社会,不仅从技术上已经失去了全封闭的可能,对于此类重大事件,在政治上也日益难以草率收场。

西藏事件爆发之后,全球聚焦于中国的人权状况。如何促使中国政府放弃对西藏示威僧人的镇压,接受与达赖喇嘛对话成为舆论讨论的热点。是否应该杯葛或如何杯葛北京奥运几无例外地出现于各大媒体。尽管鉴于巨大的经济利益和中国正在日益壮大的国际影响力,西方各政府均表现得十分谨慎。但是,西方政府是民选政府,没有任何一个民主政府能够长久地置沸腾的民意于不顾。同时,民主社会即是多元社会,中国政府如果不能尽快作出积极回应,放松同达赖喇嘛进行对话的门槛,西方社会的强烈批评声浪如果不能在短期内获得平息,无论是对近期的北京奥运还是长期的中国崛起,都将是极为不利的。

1989年镇压六四惨案之后,中国经过多年苦心经营,走出外交孤立。近年来,中国在经济持续增长的同时,为了弥补民主合法性的先天不足,力争改善国际形象,强调发展以文化、道德感召力为核心的所谓软实力的打造,企图为自己塑造成一个具有可信度的国家。尽管无论何种形象都不能够改变中国仍然属于专制政权的现状,但是应该说一个负责任的中国,一个受尊敬的中国的形象已经有所进展。近年来,中国在朝鲜核危机、在缅甸政局甚至在苏丹达尔富尔问题上都显露了同国际社会合作的诚意。中国的这些努力,在一定程度上已经使得部分舆论淡忘了中国政治制度的专制性质。西方部分舆论、包括不少政坛精英对中国的这种态度,不仅是出于同中国交往的巨大利益诱惑,更多地是希望中国的这种改善形象的努力成为走向民主转型的前奏。然而,对西藏事件的武力处理却正在使多年以来艰辛努力的果实灰飞烟灭。西藏事件的爆发陡然间使中国处于一个十字路口,逼使中国胡温政权面对残酷现实。

多年来中国的国家形象塑造之战,虽然艰难但是效果仍是明显的,正如中国希望将奥运办成中国千年盛世的象征而滴水不漏一样,目标似乎也不是不可企及的。中国领导人似乎相信,在不触动任何根本性的政治制度的前提下,中国的一切问题包括西藏问题都可以用严密精确的技术手段来加以解决。在西藏问题上,无论达赖喇嘛的政治立场如何温和,北京方面一直不为所动。既然温和没有任何希望,达赖本人不得不面对日益增多也日益激进的年轻一代藏人。中国人说,“千算万算不如天算”,此次西藏事件,不仅反映了部分藏人的绝望心态,也明确表明技术手段永远代替不了制度的变革。

从国际眼光来看此次西藏事件,将科索沃独立的案例带进西藏地位来加以分析,可以看到,对于一个具有独立文化基础的民族来说,武力的打压很可能成为民族独立诉求最有效的诱发和生长激素。类似于塞尔维亚镇压科索沃民众而最终导致科索沃独立的例子其实甚为普遍,1947年国民党在台湾制造的二二八事件也最终为主张台湾独立的政治力量奠立了政治合法性。从中国追求统一出发,一个不追求独立的西藏宗教领袖达赖喇嘛的存在实际是统一的幸运。从这一角度审视,以同达赖喇嘛对话为开端,启动政治变革的历史进程,仍然尤为未晚。

思潮与政见

思潮与政见

中国外交转趋强硬的国内背景

25/02/2010 15:03 TU

思潮与政见

中国外交为何转趋强硬?

09/02/2010 15:20 TU

专访达赖喇嘛办公室秘书长才嘉二之一

才嘉:藏文化危机乃藏民族生存危机

29/01/2010 16:12 TU

思潮与政见

谷歌事件与网络空间的扩展

04/02/2010 16:30 TU

思潮与政见

2009年的中国向世界传达了何种信息?

19/01/2010 15:24 TU

思潮与政见

中国崛起乃十九世纪思维?

12/01/2010 15:56 TU

思潮与政见

二十一世纪是土耳其的还是中国的世纪?

05/01/2010 16:36 TU

思潮与政见

中国著名异见作家刘晓波(路透社)

刘晓波是一株小草

这株小草又不同凡响。由于平凡,所以它绝不孤寂;由于温和,所以无敌;由于先行,所以前途无量。小草没有掀翻巨石的力量,但却有冲破寒冬的志向。当冰雪融化、大地回春之时,那时乃是小草的世界。

30/12/2009 14:08 TU

思潮与政见

哥本哈根:中国主导二十一世纪的起点?

23/12/2009 16:08 TU

思潮与政见

哥本哈根:中国全面出击的舞台

15/12/2009 15:48 TU

刘晓波案冲击波

中国人权

北京高院维持刘晓波原判 法英美均表失望

11/02/2010   21:55 TU

中国人权

无视国际呼吁 中国驳回刘晓波上诉

11/02/2010   22:20 TU

中国/刘晓波

二十名中共元老公开要求撤销对刘晓波的一审判决

02/02/2010   15:16 TU

捷克/中国/刘晓波案

哈维尔推刘晓波为今年诺贝尔奖人选

22/01/2010   09:34 TU

中国/维权

刘晓波自辩 不忘要求人大检讨涉嫌兴文字狱

21/01/2010   16:29 TU

中国/民主/人权

中共高级干部为刘晓波鸣不平

16/01/2010   21:29 TU

香港中国

香港立法会将提出释放刘晓波动议

11/01/2010   12:41 TU

中国人权

沙叶新:刘晓波是一宗寃案

10/01/2010   14:21 TU

中国人权

崔卫平:“不甘心永远蒙在因言获罪的阴影中”(续六)

07/01/2010   17:04 TU

中国人权

崔卫平:我就是那安提戈涅(续五)

04/01/2010   14:57 TU

中国人权

崔卫平:“与友人对话” (续四)

01/01/2010   01:28 TU

中国人权

崔卫平:“不放弃这样一个朋友”(续三)

31/12/2009   14:27 TU

中国人权

崔卫平“推特网”效应继续扩大

30/12/2009   11:24 TU

中国人权

刘晓波案拷问良心 崔卫平推特创举

29/12/2009   10:40 TU

当今世界

刘晓波案与中美关系

01/01/2010   02:15 TU

特别节目

崔卫平:不绝望,不能说有希望

01/01/2010   20:32 TU

要闻解说

专访蔡咏梅:刘晓波的榜样激励香港年轻人

28/12/2009   16:22 TU

中国西藏

达赖喇嘛对刘晓波被判刑的公开声明

28/12/2009   11:23 TU

中国香港人权

港人深圳边境声援刘晓波遭越境执法扣留

28/12/2009   14:40 TU

中国

台湾学者:重判刘晓波是两岸和平统一重大障碍

28/12/2009   11:13 TU

法国/刘晓波

法国外交部对中国重判刘晓波表示担忧

26/12/2009   23:36 TU

关注中国

陈奎德:重判刘晓波,中共塑造了一个献身宪政民主的英雄

26/12/2009   22:18 TU

德国/刘晓波

德国各界对中国重判刘晓波案表示强烈不满

26/12/2009   23:37 TU

中国人权

中国网民:中国为自己找到了昂山素姬与曼德拉

26/12/2009   12:56 TU